首页 > 历史军事 >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 第132章漕帮

第132章漕帮(2/2)

目录

“不可能吧!”

“啧,你们还不知道吧,皇帝的心腹已经在扬州动手了,正在收拾那些盐商和盐贩子,听说那财宝是一箱箱的往外搬运.....”

“我也听说了,前不久那些盐商联合起来反抗,可惜被江南大营给镇压了下去,杀了上万人!”

“这....应该不会吧!咱们就是一群穷哈哈的苦力,哪里比得上那些富得流油的盐商.....”

这时,一个小头目模样的汉子凑了过来,低声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盐商有钱让皇帝眼馋,咱们漕帮有人让皇帝胆寒,所以才起了这个心思。”

说到这,扫视一圈,又道:“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踏踏实实地替朝廷运送漕粮,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拿着微薄的工钱,勉强可以养活家人,如今就连这么点钱都不愿意出了,这是打算往死里逼咱们。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你们呢?一旦裁撤了漕运,咱们一没田产,二没有产业,就指望着那点微薄的积蓄,一家子喝西北风都没得。”

“朝廷应该不会不管咱们....毕竟这么些人.....”

一老者犹豫道。

“就是,皇帝就不怕逼急了咱们,咱们掀了他的龙椅?!”

“嘁!你敢吗?”

“这....”

“怂包!”

那小头目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深吸一口气,笑道:“如果朝廷真要裁撤漕运,解散漕帮,我愿意舍上这条命,为咱们漕帮,为咱们身后的老弱妇孺换来一个未来,至少朝廷不敢将咱们往死路上逼!”

“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是啊!咱们贱命一条,死就死了,不能让家人活活饿死!”

“走,咱们去问问副帮主。”

“对,找副帮主去,问问到底是什么情况,如果朝廷真想要咱们的命,反了他娘的!”

“......”

酒楼中乱作一团,在有心人的蛊惑下,众人跑出酒楼,怒气冲冲朝漕帮总舵大宅奔去。

一路上不时有闻讯赶来的漕帮帮众加入队伍,不多时,队伍变成了数千人,一行人便浩浩荡荡来到了漕帮总舵大宅前,立刻被守门的漕帮打手拦住了,“干什么,想造反不成!”

那小头目上前抱拳道:“烦请师兄代为通传,就说我们想拜见副帮主,此事事关漕帮生死存亡!”

“我们要见副帮主!”

“我们要见副帮主!”

“......”

漕帮总舵大宅有一处极神圣的地方,这里供奉着历代漕帮帮主的牌位。

“嘎吱!”

两扇大门发出沉重的声音,副帮主搀扶着漕帮帮主走进了堂门,后面跟着四位堂主,一个个走进这里都极为肃穆地站住了。

堂口北墙的供桌上,正中是一尊关公的青铜塑像,

老帮主上前跪了下去,副帮主在他身后也跟着跪了下去,四位堂主紧跟着跪倒在地,几人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又站了起来。

老帮主在供桌下的太师椅上坐下了。

“义父,下命令吧!”

老帮主没有接他的话,反声问道:“你相信他们吗?”

副帮主:“孩儿从未相信这些人的许诺!”

老帮主眼睛一亮,“说下去。”

“当年圣祖皇帝迫于形势所需才承认了咱们漕帮,就这样,咱们漕帮摇身一变就成了专门负责运送钱粮的水上第一大帮派。”

副帮主长叹了一声,“这些年,咱们依靠着江湖义气,收拢了运河沿线大大小小的帮派,成为了无人敢招惹的水路一霸,却也成为了朝廷的眼中钉,呵呵,就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漕帮到底有多少帮众,二十万?三十万?或者是五十万?这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个雷,保不准哪天就会炸!”

老帮主也长叹了一声,“我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列祖列宗积下来的家业弄不好就会毁于一旦.....自古民不与官斗!”

沉默了一阵,副帮主开口了,“皇帝已经对盐商动手了,几大盐商都被灭了族,手段太狠辣了,一点活路都不给。多半皇帝也会如此处置咱们,毕竟经过百余年的积攒,皇帝肯定已经盯上了。京城传来的消息您也看了,朝廷为了打仗,下令从湖广等地调粮,咱们趁着这个时候闹上一闹,逼迫朝廷让步,最少也要给咱们一条活路,就算给几亩薄田,大家也能将就着活下去。”

老帮主紧盯着他,“要是闹大了,朝廷宣布咱们为反贼,调来江南大营兵马镇压怎么办?”

副帮主只好答道:“冯元这个老太监跑了.....”

他这话一说,四位堂主都是一惊,下意识地齐向老帮主望去。

老帮主却大声地咳嗽起来。

“义父!”

副帮主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背部,“您老放心,江南大营主力全部被牵制在了苏杭,扬州那一万人马还要防备盐商势力反叛。等消息传到了金陵,咱们早已经控制住局面了,咱们一不杀官,二不扰民,就是想有个活路。”

“好了好了。”

老帮主将手一挥,“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了,再说了,漕帮人员复杂,一旦闹起来,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至于之后的事情,就交给老天爷了。反正咱们已经没了活路,不妨给其他几地漕帮兄弟蹚出一条活路来。”

副帮主:“那就分头行事!”

老帮主点了点头,“小心那些人趁机闹事。”

副帮主接言道:“都听见没有?”

四位堂主肃然,“听见了!”

这时,门外传来了禀报声,“帮主,外面聚集了数千名帮中兄弟,他们吵嚷着要见副帮主!”

.........

春夜寒冷,特别是水网密布、湖泊众多的淮安,此时万籁俱寂,淮安城城墙上只有一些巡防营的兵丁在守夜,各城楼上的灯笼也是忽明忽暗,时间缓缓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寂静的夜中,只听见一阵打更人的“梆梆”声,四更天了,城内突然一片鼎沸,叫声、骂声响彻夜空,隐隐夹着一些撕杀的声音,接着城内火光四起,在夜风的劲吹下,火势越来越大,浓烟滚滚,烈焰滔天,城内燃起的火光越来越多,方圆数十里清晰可见。

此时城外的漕兵也被惊动了,接着便见各处城门打开,一队队早有准备的漕兵冲进城内开始镇压漕帮叛乱,到处都是惊惶奔走的百姓,哭喊声、喊杀声响彻夜空。

随着知府衙门和漕运衙门被大火点燃,很多人都意识到镇压失败了,天微微亮时,无数的官兵与百姓慌不择路的逃出城去,更是有人高声叫喊:“董总督死了!”

城门处的漕兵一哄而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