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无憾人生 > 第四章 跟预想中的不一样

第四章 跟预想中的不一样(2/2)

目录

现在能买得起摩托车的人并不多,一个县城一年才能卖出去多少辆摩托车,上万块钱的大物件,只要不是磕着碰着,肯定不能轻易出毛病。

就算有个别摩托车出了毛病,只要不影响正常骑行,老百姓不见得舍得花钱修。如果出了大毛病,半吊子维修水平也不见得能修好,还不如让厂家发送零部件,直接更换。

战友手下有一个接受过摩托车厂家技术培训的维修工,学习了几个月,遇到发动机出问题的情况一样麻爪,可见摩托车维修技术有多难学。

相比起费力不讨好的维修,更换零部件既轻松又赚钱。真要遇到需要更换零部件的摩托车,直接把维修工派过来就行了,反正平西县距离驿站市不远。

开店经营半年,事实证明战友说的是对的。

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竟然说自己能拆卸重装发动机,周建国如何能够相信?

要知道,战友求了多少次厂家,才拿到一个技术培训名额,眼前这个年轻人凭什么有机会学习维修机会?

嘴上没毛啊!

周建国没有直接拆穿年轻人夸下的海口,也没了继续聊下去的兴趣,淡淡道:“不好意思,我这里没打算修摩托车。”

林安不知道周建国的心理波动,但他能清晰感觉到周建国的态度变化,暗暗自问自己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让对方反感了?

眼瞅着周建国重新拿起报纸,林安知道对方是在无声送客,只能无奈起身。

从店里出来,林安并没有太多沮丧,跨上自行车寻找下一个目标。

……

坐在马路边,林安用方便面安慰连续多次抗议的肚子。花费几个小时,把县城的大街小巷转了个遍,却以失望告终。

整个平西县现在只有两个摩托车经销处,一个是销售嘉陵摩托车的周建国,另外一个是销售钱江摩托车的李群生。

这两人出奇一致,都不维修摩托车。

专业维修摩托车的店铺一个没找到,倒是遇到一个挂着摩托车维修牌子的摊贩,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主业修自行车,顺带给摩托车打气补胎。

“跟预想中的情况不一样啊,哪里出问题了?”

林安紧锁着眉头翻找前世记忆,一点点回忆,丝毫不敢错过

……

上一世,陈清出事,失去复习机会后,林安跟大部分农村人一样卖力气赚钱。

1993年,豫省农村开始流行南下打工热潮,进工厂一个月两三百块钱的工资诱惑力太强了,林安没过多考虑,便毅然决然加入南下队伍。

在羊城工厂一个月两百三十块钱的工资,干了四年多总共攒了七千块钱,加上父母的积蓄,1997年把瓦房老屋推倒盖了三间大平房。

然后经人说媒,认识一个性格泼辣的女人。

其实林安不太喜欢这种性格的女人,奈何当时自己已经二十五岁,在农村绝对算是大龄青年,不太好找媳妇。

能找到愿意嫁的姑娘已经算是不错了,林安也不敢太挑剔。

结婚后,媳妇对公婆还算凑合,唯独与已经出嫁的姐姐林萍不合,严重时差点闹得断绝亲戚关系。

“只要她对咱爸妈好,我不跟她计较。以后我少来几次,你跟咱爸妈别怨我。”

姐姐的委屈,林安心里很清楚,但他夹在中间很难改变什么。

孩子出生后,为了维持生计,也是为了顾家,林安放弃外出打工,1998年开始跟人学修摩托车。

98年,摩托车已经有了取代自行车,成为新的结婚必备大件的趋势。

那时候,无论是摩托车销售,还是摩托车维修,都已形成规模,甚至可以说正在蓬勃发展期。

且不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县城,稍微大点的乡镇都有摩托车销售维修店,那时候无论是学习维修技术,还是开店自己经营,环境都是比较不错的。

跟师傅学习技术时,林安最喜欢请师傅喝酒,既能维护感情,让师傅多教些真本事,还能顺便听师傅聊行业内的故事。

“这一行的红利期,只要稍微懂点维修技术,赚钱就跟捡钱一样。”

“技术不过关?不会修还不会换新零件吗?换新零件可比维修赚的多。老百姓有几个懂维修的?咱们怎么说,他们就得怎么信!”

“上万块钱买的摩托车,总不能因为不舍得换几十、上百块钱的零件趴窝吧?越是精打细算的人,越能算明白这个账!”

“那时候我们都是白天修车,晚上进城找批发商买配件。”

“屁的本钱,都是先收顾客置换配件的定金,再拿钱去县城买配件。就算钱不够,批发配件的老板也敢赊给你,下次进货把之前的帐补上就行了。”

“不交定金?反正咱是先修交定金的车子,他愿意等就等呗,只要不怕耽误打工赚钱。除了常用的维修工具和消耗品,基本可以说是无本生意。”

“只可惜,我入行有点晚,错过了最好的行情。”

“大城市有钱人多,摩托车生意开始的早,咱们这小县城是九四、九五年以后才慢慢好起来的。”

……

想到这里,林安顿时恍然,原来问题出在时间节点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