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假做真时真亦假,心分二用仍一心(2/2)
事到如今,作为孙悟空的领导和授业恩师,如来佛祖为了取经大业,也只好配合孙悟空把这出戏演完。如来佛祖拿一个钵盂罩住孙悟空的分身,把他变成“六耳猕猴”,由孙悟空“打死”。然后让观音菩萨送孙悟空回去,同时告诫唐僧,孙悟空必须留在队伍中。
有人说,“真假美猴王”里被打死的是桀骜不驯的真悟空,如来佛祖给唐僧换了个更听话的六耳猕猴。这是完全说不通的。先看被“打死”的是谁。如来佛祖编出六耳猕猴这段儿故事之后,“假”悟空“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令大众下手,一干人等把“假”悟空包围起来要抓他。然而当孙悟空也要上前的时候,如来佛祖又制止了他,要亲自动手。“假”悟空一听,变成一只蜜蜂要跑,如来佛祖扔出一个金钵盂,把“假”悟空罩住,揭开一看,果然是一个六耳猕猴。孙悟空“忍不住”上前一棒打死。如果这里打死的是真悟空,那就有一个问题无法回答,佛祖说穿“假”悟空本相,真悟空为什么要心慌着忙的逃跑?根本说不通。慌慌张张要跑的只能是“假”悟空。所以,这里打死的是假悟空无疑,只是有多假而已。
降服“假”悟空的过程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一、先是如来佛祖手下所有人都上去包围了,包括四菩萨、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按说是肯定能拿下“假”悟空的,但是没人出手。真悟空要上前,佛祖又不让,最后是亲自动手罩在金钵盂下,揭开一看,“果然”是六耳猕猴。这个“果然”用的好啊。罩在金钵盂下的到底是什么,谁也不清楚,反正揭开来是谁也没见过的六耳猕猴,至于是不是佛祖变出来的,这个就没人敢说了。阻拦孙悟空上前动手,大概是担心孙悟空上去起了反作用,被人看出破绽来。二是孙悟空“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这个“忍不住”写的妙啊,孙悟空到底不如领导沉稳。但是刚才还神勇无敌的六耳猕猴,毫无抵抗的就被敲死了,不正常。当然可以理解为如来佛祖控制了他的法力。但这样理解的话,孙悟空出手打死假悟空时,如来佛祖只是“不忍”,就不能解释了。因为佛祖要救六耳猕猴,一定是能救的,对付悟空这样量级的角色,他只要想出手,就一定能阻止。然而他并没有出手,只是任由孙悟空行凶。于是,在如来佛祖的配合下,孙悟空轻松的消灭了“假”悟空。
回过头再看一看“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最后一回的回目名称,叫“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在《西游记中,“心”就是指孙悟空,或者说孙悟空就代表着心。二心,就是两个孙悟空。寂灭,又叫涅槃,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简单的说就是成佛。这个回目的第二句“一体难修真寂灭”的断句也有争议,有人断“一体难修真、寂灭”,也有人断“一体难修、真寂灭”。如果按第二种断句法,这一回就可以这样理解:“一体”是很难修炼成佛的,只有分身修行,才能“空性”解脱人性,才能达到圆满“真性”寂灭的境界,才能成佛。所以,作者对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设计就是:悟空“一体”是很难再修正果的,只有分成“二心”搅乱乾坤,空性解脱人性,才能修得圆满,真性寂灭,修成正果成佛。真假美猴王的最后,如来佛祖说“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就是告诉悟空有成佛的资格了。西游记的最后,悟空也确实成佛了。所以,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孙悟空不忍气吞声,出手报复,打了领导,又找到上级领导诉苦,在获得上级领导认可和理解的情况下(认定他是取经队伍不可或缺的业务骨干),得到提拔重用的许诺(汝亦坐莲台),最终修成正果成佛的故事。所有神仙(包括玉帝)都不知道的“混世四猴”根本不存在,是如来佛祖编出来的谎言,目的就是帮孙悟空圆谎,再把他重新安排进取经队伍。试想,如果不编出一个“六耳猕猴”的妖怪,孙悟空殴打领导这个错误怎么弥补?怎么让他得到唐僧的原谅?又怎么能服众呢?
最后,观音菩萨送孙悟空去见唐僧,把“六耳猕猴”这一故事讲与唐僧,轻轻带过,话锋一转,说道:“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观音菩萨这次绝对是拉偏架了,首先是从上级领导的角度支持了悟空“无我你去不得西天”的观点,接着是指令唐僧不得再给悟空穿小鞋(再休嗔怪)。唐僧只能叩头道:“谨遵教旨。”从这一回往后,再也没见唐僧念紧箍咒惩罚悟空了!
说来说去,“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降的就是心魔。降了孙悟空的心魔,也降了唐僧的心魔,自此以后,师徒二人再也没有互相争斗,而是同心协力前往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