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对方的设备和资源(1/2)
侯亮平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一丝急切。孙连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连忙说道:“太好了,侯局长,太感谢你了!请您务必尽快安排我们与他见面。”
与此同时,牛石艳的报道一经发布,便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公众对科研所的二向箔项目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网络上,网友们热烈讨论着:“科研所的科研人员太了不起了,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还不放弃,希望他们能早日取得突破。”“二向箔听起来好神奇,要是真能研发成功,那可真是改变世界的黑科技啊!”
牛石艳看着网友们的评论,心中满是欣慰。她深知,这些报道不仅能让公众了解科研的艰辛,更能为科研人员们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她决定再次深入科研所,记录下科研团队在困境中继续前行的点点滴滴。
在科研所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仍在为寻找突破点而努力。他们重新梳理实验数据,调整研究方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窗外,夜幕降临,城市的霓虹灯闪烁,而实验室里的灯光却依旧明亮,宛如黑暗中的一座灯塔。
第二天,在侯亮平的安排下,量子材料专家李教授来到了科研所。李教授身形清瘦,眼神中透着睿智。他仔细查看了科研团队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思路,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认为,你们在量子纠缠与二向箔的结合上,方向并没有错,只是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 —— 量子材料的微观结构。二向箔的作用机制,极有可能与量子材料在微观层面的特殊结构有关。”
这个观点犹如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大家心中的迷雾。王教授激动地握住李教授的手:“李教授,您的见解太独到了!我们之前确实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 科研人员们纷纷围拢过来,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在李教授的指导下,科研团队迅速调整研究方案,将重点放在量子材料微观结构与二向箔原理的关联上。他们开始对各种量子材料进行微观层面的深入研究,利用先进的显微镜设备,观察材料内部原子的排列和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们遇到了新的挑战。现有的显微镜设备虽然能够观察到原子层面,但对于一些特殊量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分辨率仍然不够。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错过一些关键信息,从而影响研究的推进。
“这可怎么办?如果不能准确观察到微观结构,我们的研究就无法深入下去。” 一位科研人员焦急地说道。
孙连城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被设备问题困住。一方面,联系设备厂商,看能否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其他能够满足我们需求的先进显微镜设备,哪怕是跨国合作,也要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