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异档案(全集) > 第93章 档案六:命数(1)

第93章 档案六:命数(1)(2/2)

目录

“忙着呢!”店员头都不抬地说。

“那真可惜,我有件压堂货还想请他老人家掌掌眼呢。”我故作惋惜地说。

店员听我说出行话,终于抬起头来了,但他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你哪个山头的,手上没半点泥味,也能有压堂货”

“其实不算什么好东西,就比这幅强一点点而已。”我指着店里挂在中堂的那幅山水长卷说,我也不知道他们的这件压堂货是什么来头,但是反正牛皮已经吹开了,就干脆吹大一点。

店员的脸色一变,差点就想发火,但想想还是忍住了,一声不吭地走进里间,过了一会儿出来说:“老爷子请你进去。”

我跟着他走进里间,只见里面简直就像一个收破烂的仓库,墙上、架上、地上全部都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东西。我知道这些破烂可能随便一件都比我这个人值钱,所以走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生怕碰坏了赔不起。

一个秃顶的老头子正戴着老眼镜端详着一件铜器上,他看我进来就摘掉了眼镜,只瞄了一眼就问:“人老了记性就不好,有时候见过面都不认得,严、洪、、柳、白这五家和小兄弟您是什么关系呢”

“李老好,您说的我一个都不认识,我叫简真。”我笑着自我介绍。

李老爷子“哦”的一声,重新戴上眼镜去研究他的破烂,漫不经心地说:“听说鄙店的《烟江叠嶂图》还入不了您的法眼,可真是后生可畏。”

我知道再吹就会露馅了,干脆就实话实说:“李老,我这件东西得来有点奇怪,我是看不出来历,所以想请您帮忙掌掌眼。”

我从挎包里拿出那张纸片,店员接到手里“嗤”的一声笑了起来:“什么东西非字非画,无题无款的,这要是压堂货,我们店里的全都是国宝了。”

“来了就是朋友,交流一下也无妨,给我看看。”老头子招手,店员就把纸片交给了他。

李老拿到手里一看,嘴里“咦”的一声,脸上的神情立刻就严肃起来。

“把我的式样册拿来,快!”他连声催促,店员赶紧加快动作从柜子里拿出一本像砖头一样厚的旧账册,账册的皮子包边都快磨破,看来也是有年岁的东西。

李老拿到账册之后又说:“掌灯,铺桌子。”

店员把工作台上的荧光灯打开,铺上白色绒布,李老这才在桌子上打开账册。我看到账册上都是一些古玩的图样和标注,能够让他特意记录起来的,肯定都是些价值连城的宝物了。

李老把账册翻到中间的一页,册页上赫然绘着一个纹章图样。他在灯光下拿起放大镜,把册页和纸片上的纹章进行仔细比对。其实不用比对,我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是一模一样的。

李老看了半天后,把那张纸片往前边一推,身体往后缩,仿佛靠近它一点就会中毒似的。

“天,原来是真的!”

我心中一喜,连忙追问:“你老知道它的来历”

李老不回答,反而焦急地问我:“这东西是从哪里得来的”

“别人给我的。”我实话实说。

“你这人怎么不懂规矩”店员以为我有心隐瞒,不悦地说,“既然你想让李老掌眼,就得先说出来历!”

“确实是别人给我的。”我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出来。

“原来它和刚才的汽车爆炸有关啊!”店员惊奇地说,“那也太邪门了吧,它怎么就那么巧会飘到那个人手里呢”

“从天上掉下来就对了!”李老却感慨万千地点头说。

“您老知道他的来历”答案几乎就是肯定的。

李老郑重地点点头,说:“这东西叫做‘天意书’!”

“天意书”不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连熟悉古玩的店员都露出了迷惘的神情。

“请您再说详细一点!”我追问说。

“这不是人间的东西!”李老用极严肃的语气说。

“不是人间,那是从哪里来的”我谨慎地问。

“你不是看到它从哪里来的吗”李老反问我说。

“但不可能真的是从天上来吧也许是谁随意写了这张纸条,碰巧被风吹到别人手里。”这样的解释连我自己都觉得牵强,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

“谁能够写得出这上面的预言,光是这张纸……”李老缓缓地摇着头说,“我玩了一辈子的古玩书画,就没有见过这种质地的古纸。”

“那你怎么知道它是天意书呢”我不甘心地问。

“我怎么知道”李老苦笑声一说,“我们家上代为它死了八个人,我能不知道吗”

“死了八个人”我心中暗暗吃惊,难道这天意书一出现就必定要死人吗

“那是怎么回事,您老人家可以给我说说吗”

“这件事情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年了,我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因为说出来也没人相信,包括我自己在内。但现在我终于看到了实物,我终于可以大胆地告诉别人,这件事情是真的!”

李老仰起头,眯着眼睛,思绪仿佛瞬间飞回到七十年前那个让李氏家族刻骨铭心的日子。

“外面都传闻我们李家逢穴必开,实际上大部分成员到退隐为止一般都不会出手超过五次。别的行家入行前都得苦练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在我们家连基本功都算不上,而且我们也根本用不上这种功夫,因为总有一些找到大阵仗却进不了门的行家来找我们指路。

“越是难破的墓穴往往就越是收藏丰厚,开一个这样的宝穴基本上十年不用干活了。还用得着像一般穿山君子那样,为了赚几个辛苦钱而到处寻寻觅觅吗

“虽然干这行的钱来得容易,但我家却有一个规矩,就是事不过卅。无论三十岁之前是挖到了秦皇汉墓,还是一无所获,一到三十岁就必须砸锅断铲,退出江湖,因为这类发人阴宅的勾当是极损阴德的,那些干了一辈子扒坟坑的我没见几个能有后代的。我们家能不绝后,就是因为懂得适可而止。

“那年我爹刚过完三十岁生日,第二天却有人找上门来了,说穴位在北邙,大气候,没见这么大的!虽然那年我只有五岁,但还清楚记得那人在叙说时激动得声调都变了。

“按规矩,我爹是不应该去的,但那个人说得太吸引人了,而在此之前我爹还真没有开过一个拿得出手的龙楼宝殿,就这样收手他不甘心,于是就决定破戒再做一次。

“我爹跟着他们来到氓山,俗话说生在余杭,死葬北邙,邙山是中原龙脉汇聚之处,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无不以长眠北邙为终极理想。所以在邙山上的古墓可谓星罗棋布,重重叠叠,自然也就成了历代穿山君子寻龙探宝的首选之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