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内阁副相12(1/2)
还好大夏王朝的集权制度很严谨,只要张伟上位后。
能够紧紧的控制住朝廷内阁和六部等中枢衙门,那么地方上薄弱一点也不足为患。
趁着张伟还算年轻,这方面的短板还有机会弥补。
大昌四年二月中旬,吏部根据各位官员的资历和任职,以及去年京察的考核结果,
给出了本次朝廷中枢衙门及地方中高层的官员调整名单。
作为首相的谷少海,副相郭义正,张伟也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推荐名单。
吏部再结合三位宰相的推荐名单,修改了自己的官员调整清单。
于是谷少海召开内阁商讨的会议,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和角逐,内阁最后达成妥协,同意了这份清单。
随后,经内阁确认后正式的调整清单呈送到二月份的小朝会上去通过。
经过大顺大昌两朝的默认,小朝会已经成了调整朝廷官员的最高会议了。
由于内阁众人已经达成了一致,所以这次调整很快就在小朝会上得到通过。
有些有些争议的人选也在小朝会上经过激烈讨论,最后由大昌帝拍板任命了下来。
张伟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还是有相当的收获。
自己的一批亲信属下都顺利完成了升职,比如礼部的右侍郎于洋,如愿的升为礼部左侍郎。
让张伟感到惊喜的是,由于原来的顺天府尹出现意外,自己的亲信顺天府同知杨渥,被大昌帝破格提拔为顺天府尹。
自己推荐的一些人选也成功的担任了重要的职位,比如说浙江的左参政孙东湖,如愿升为布政使。
还有就是张伟的推荐工部侍郎马木提,最后在没有其他合适人选的情况下成功担任西域总督。
当然,这里为了制衡马木提,兵部把西域的驻将都特意换了一批忠诚度更高的。
内阁还特意从勋贵中挑出一员能力比较出众的去担任西域副总督。
还有那个差点把张伟欺骗了的甘肃右参镇赵良成。
因为连续两次京察被评为劣等,直接被吏部勒令解职回家了。
总体来说,张伟想调整的目标基本都达成了。
他的势力也在一步步向朝中各方面扩大。
与此同时,看到这个趋势的更多官员向张伟投靠了过来。
于是这种现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大昌四年五月份,张伟正在内阁值房中听取大理寺少卿黄东山对江西布政使贪赃枉法一案的报告。
这一次的斗法,督察院左都御史严夏,和右都御使徐居中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虽然在大理寺和刑部的密查下,确实坐实了江西布政使部分贪赃枉法的事实。
但这些罪证最多只是牵连到严夏身边的亲信,并不能直接把严夏本人怎么样。
严夏这边的人也没有闲着去,他们对右都御史徐居中的家人做了详细的调查。
查出了徐居中的兄长打着徐居中的招牌做了不少伤天害理,严重犯罪的勾当,被直接收押入狱。
为此,徐居中的声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督察院和朝中不少人认为徐居中管教家属不严,应该承担相应的罪责,至少要辞职,以示清白。
还有那个跑到张伟府上来告状的右佥副都御史,也被严夏的人查出来有包庇地方贪污的事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