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戏曲泰斗的邀歌(1/2)
白教授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苏洋,我就直说吧。在今天之前,我还并不知道你这号人物。是我的一名研究生,在论文中引用了你那首《万疆》作为案例,对于戏腔歌曲这一新唱法,这种将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形式,我非常感兴趣。”
“也不怕你们年轻人笑话,我们戏曲界,对于龙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方法都没有真正能符合我心意的。“
“戏曲和其他类型音乐跨界结合,我也不是未曾设想过,但让协会众人尝试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是不伦不类的,然而这次,你真的把这种结合做到了完美。”
“我想先听听你对于这种结合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戏腔歌曲的看法。”
“白教授您过奖了!”
苏洋在众多戏腔歌曲中首先选择演唱《万疆》,不仅因为《万疆》歌曲本身适合国庆晚会的舞台。
也出于自己前世对于这首歌曲的喜爱。
在苏洋前世,《万疆》的原唱李玉刚,就是第一个把戏腔歌曲带上舞台的人。
虽然《万疆》并不是第一首戏腔歌曲,但苏洋在初听到这种类型的歌曲时,也是大为震撼。
在部队待久了养成的习惯,他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愿意去钻研了解。
也正因此,对于戏腔歌曲,苏洋还是能说出些门道。
“关于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其一,需要创新歌曲的唱腔,发挥声乐演唱中的发声、咬字、气息、装饰音等技术技巧,而不是单纯的运用流行唱法对歌曲进行演绎。”
这话确实并非空穴来风,《万疆》在采用流行唱法演唱的段落中,演绎方式也完全不同于大众口水歌。
苏洋继续说道:“其二,在创作过程中也要把控适于传唱的音域,使作品在保持高雅的同时也具有易于传唱的特点,这使得广大观众能学唱并传唱。”
“没错,这就是传统戏曲最欠缺的部分!也是最有必要和流行音乐进行融合的原因。”白教授一拍大腿,苏洋说到点上了。
龙国的传统戏曲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戏曲在学习与传播上却有着深深的壁垒。
有多少人日常能唱的出一段戏曲?又有多少人会在KTV点上一首戏曲?
苏洋继续说道:“因此我建议,在创作戏腔歌曲时,创作者可以采用龙国民族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这样再旋律上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有流行音乐的律动。”
一席话说得白教授连连点头。
得到了白教授的认可,苏洋也是越说越有激情。
“在歌曲的歌词创作中也可以兼顾诗词雅韵及传统文学的品味,这也是《万疆》的歌词中出现那么多对仗与雅韵的原因。”
······
苏洋的话,让白文阁心服口服,带给白文阁的启发也是极其深远。
并且在得知,李明玉教授已经着力在推进《万疆》进入教科书的事宜,白文阁更是深感欣慰。
“看来不仅是龙国的基础教科书,戏曲的专业教科书也需要与时俱进了。”
他在内心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扬路径。
他深信,这种传统戏曲结合流行音乐的曲风,将会成为龙国音乐的一种新潮流,为传统戏曲的传承推广、走向世界开辟出新的路径。
着实有必要把苏洋吸纳到戏曲协会来,白教授在暗暗思索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