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敬请拿去逐字做阅读理解!(1/2)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术助理就找到了苏洋的歌曲链接。
他直接在李明玉的电脑上点击了播放。
苏洋的《声声慢》是选用的吴侬软语版,并部分参考了前世李玉刚的演唱方式,在其中部分也采用了女声反串的形式进行演绎。
歌曲的开头,先是一段吴语念白。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歌曲的氛围已然被渲染了起来。
伴随着伴奏的琵琶声,苏洋用吴语演唱道: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听到此,李明玉不由得喊了一声“好!”
他仿佛回到讲台上一般,向身边的学术助理讲解着。
“这首歌的歌词写的绝了,词牌名做歌名,古诗词做内容。不仅如此,歌曲在开头就运用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将青砖、半瓦、漆、白马、新泥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幅山水田园画。”
“而‘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又源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仅仅几句,不仅内容如古诗词,歌词也能考证到出处,不简单。”
这首歌,李明玉看到的是其中的文学元素,然而不同的人,都在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震撼。
对于同样守在电脑前等歌曲发布的白文阁,这首歌的震撼程度似乎更甚。
在歌曲尚未开唱之时。
苏洋的一句吴语念白及开头的琵琶伴奏声。
就让白文阁有一种梦回苏州的错觉。
苏洋吴侬软语的戏腔演绎出“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时。
白文阁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苏州评弹,居然有年轻人用这种形式将苏州评弹展现出来。
苏州评弹是采用吴语表演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
如今,龙国的地方方言整体都在退化,而吴语的使用比例更是龙国最低的。
吴语传承面临着严峻危机,使用吴语进行演出的评弹艺人也是青黄不接,没有足够的年轻艺人传承老一辈艺人的技艺。
白文阁揉了揉眼睛,眼角分明是将欲滴落的泪珠。
此时,网络上也同样充斥着在广大网友的讨论留言。
“这首歌太绝了吧,开头就是戏腔,但是这是什么戏曲?好像不是京剧啊。”
“这几句歌词也太美了,赖教授看看,没文学素养的到底是谁。”
“青砖伴瓦漆、山花蕉叶、烟雨袅袅,这是什么意象,简直太美了!”
“我是S省人,我没有听错吧,这难道是我们这里的吴侬软语?”
“对,没错,是吴侬软语,太绝了,苏州评弹,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大家听歌归听歌,别忘了@赖文辉教授啊,赖大教授快来做阅读理解了!”
《声声慢》的网络评论区,一下子有了上千条的留言。
歌曲第一部分的副歌,苏洋变化为女声戏腔。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点点滴滴”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