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天才妖孽和他的笨蛋大哥们(1/2)
辰时。
县衙的叶县令,有幸得高人指点,正激动振奋。
而指点他的那位、目前只有小学学历的高人,此刻将将起床,准备上学。
出门前,老崔氏照旧交代:“钰哥儿,岘哥儿,路上仔细安全。”
“知道啦祖母。”
崔钰、崔岘应声,一同出门。
老崔氏目送两个孙子远去,又回头督促两个儿子:“老大、老二,回房温书。”
崔伯山、崔仲渊立刻苦着脸回了屋。
新家安定了,孙儿上学了。
老崔氏松懈几天后,又开始紧绷起来,照旧盯着儿子读书——
她在计划,如何把两个儿子送进县学。
可惜这并非使些银子就能简单办成的,还得走动关系。
另一边。
崔家兄弟二人,走到伏牛巷口,跟等待他们的裴坚四人汇合。
然后一同赶往族学。
但今日气氛不知为何,格外沉闷。
除了崔岘背着书箱,悠哉哼着小曲儿,姿态轻松惬意。
其余四人包括崔钰在内,都是一副‘如丧考妣’、‘上学如上坟’的表情。
咿?
怎么了这是?
崔岘小心翼翼问道:“可是出什么事儿了?”
奇怪,昨天不还好好的嘛!
其余五人闻言,互相对视,都看到了彼此眼睛里的木然。
算了,天才妖孽注定无法理解学渣们的心酸。
裴坚叹了口气,神情恹恹:“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奥。
崔岘识趣的没有再问。
果不其然,等到了族学后,他顿时知道了。
课堂上。
吴清澜表情冷峻,手持戒尺:“除刚入学的崔岘外,其余人先后来背诵昨日教习的《国策》《三传》篇内容。背诵后回答一个相关内容的问题,且答案要引自《论语》。”
嘶!
听到这话,学堂里所有人齐齐倒抽冷气。
不是说只需背诵吗?
怎么还有临时考教题!
要求还如此惊悚严苛。
题目出自《国策》《三传》,答案出自《论语》,这是不同的三个科目书籍。
且不说《论语》那般多篇幅。
《三传》指的是《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是对《春秋》的注释和阐发。
《国策》即《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策略和言论。
而《论语》是儒家经典。
所以,这是要让学子们经史互参,两相辩证啊!
一位学子愤愤站起来,抱怨道:“夫子,昨日明明说只需背诵,今日为何还要回答问题?”
看到这一幕,裴坚脸色一白,心中把此人怒骂上一万遍。
因为这位站起来和夫子顶嘴的学子,就坐在裴坚的前面。
上过学的都知道。
当一位学子和夫子顶嘴,或者被挑到回答问题以后,答不上来。
那么此人的前后左右全得跟着遭殃。
妥妥的‘课堂连坐诛同窗’罪名。
果然。
吴清澜看向站起来那位学子,冷冷道:“不敬师长,扣一分。既然你站起来了,那就从你开始背诵吧。”
那学子脸色一僵,支支吾吾背不上来。
好嘛!
你连背诵都不会,还敢质疑夫子另行提问问题?
吴清澜当即道:“现在,站着开始自行心中背诵。直到会背,方可放饭。后桌,站起来。”
裴坚生无可恋的站起来,磕磕巴巴背诵:“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这是《战国策·齐策一》中经典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当然需要背诵的远远不止这一段。
好在,裴坚虽错了几个字,最后终究是勉强背诵完了。
没等他松一口气。
就听吴夫子问道:“纵横家言‘势’,《国策》中‘势’可借何物喻之?”
啊?
裴坚大脑登时一片空白。
尤其是被吴夫子神情冷漠的盯着,他额头开始冒汗,却一点思路也无。
这明明是一道只涵盖《国策》的题。
但刁钻就刁钻在,他必须要用《论语》来答!
裴坚也是好胆,想不出来,直接干脆放弃:“学生不知。”
“站着吧。左边,继续。”
李鹤聿脸色苍白的站了起来。
他比裴坚好点,至少书背的还算顺利,但也仍旧答不上来。
不止他俩。
全课堂的人,一个个先后站起来,最多也就是会背诵,不理解意思。
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只懂读死书,有什么用?
瞧着满课堂学生都垂头丧气站着,吴清澜气的脸色涨红:“愚不可及!简直愚不可及!答案昨日为师已经险些没喂到你们嘴里,今日竟一个人都答不上来!”
“气煞我也!今日答不上来这道题,你们都别放饭了!”
啊?
学子们闻言神情发紧,同时暗中腹诽。
这道题,昨日明明没说过,怎么就‘险些喂到嘴里’了呢?
一片安静中。
听到‘大家都别放饭’的崔岘无奈叹气。
他可不想挨饿啊!
于是,崔岘也站起来:“夫子,您还未曾让学生背诵。”
他是新入学的,跟其余学子进度不一样,夫子昨日单独留给他的背诵内容是《论语》为政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