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乱臣贼子(三十)(1/2)
陈吉发赴宴的路上惊了马,与位武将车驾撞在一起,再看,居然是个许久未见的熟人。
这位是三年前在庐州战役中合作过的葛挺昱,当年还是个参将,如今已经配上了总兵仪仗,署都督佥事,成了正二品的武官。
“哟,陈大人!”见了陈吉发,倒是葛挺昱先认出人来,“倒是不知是您,冲撞了!”
“真是巧了。将军这是往何处去?”
“无甚要事。小女缠着要学武,这不今日带她去校场练了会射箭,正准备回家。”
陈吉发抬眼看向葛挺昱身后的马车,正巧那车上的女孩也拉开了车帘,是个十一二岁的姑娘,生的娇秀艳丽,眼眸灵动活泼,看向陈吉发的目光中,竟然带着些许的崇拜和激动。
“真是虎父无犬女。今日晚辈刚来南京,准备同几位好友宴饮。将军若是得空,要不要一起?”
“哈哈,你们文人雅趣,在下一届武人,如何上得台面?”
“葛将军客气了。您若是肯赏脸,那是晚辈的荣幸。”
葛挺昱对陈吉发观感挺好的,特别是庐州之战后,陈吉发给他送了二百套铠甲兵器,助他在之后的几次对流寇的战斗中大出风头,这才累功至总兵官的位置。
原本他也是去河北勤王的,但两个月前京营整顿,范景文觉得他麾下的兵马还算可用,因此将他调回来协助核查兵甲员额,忙到如今。
既然陈吉发诚心邀请,葛挺昱也不好硬推,于是吩咐车夫送小姐回家,他上了陈吉发的马车,往椒舍去赴宴。
久别重逢,大家聊了些近况,方以智提到,自从张献忠在襄阳复叛后,方孔炤便称病归家,与熊文灿相看两厌。
孙临这半年在桐城老家拉起了五百人的队伍,非常渴望能够北上勤王,但被家里人严厉批评,只能在乡间小打小闹,剿匪缉盗。
庄志业和胡金权现在是合作社在南京的总代理,除了最初的棉布,现在拓展了铁器、木器、玻璃器、金银器等各种用具,以及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的代理,生意规模之大,已经吞并了许多南京本地的商行。
葛挺昱本来只喝酒陪笑,并未参与讨论,但陈吉发提到要拜见范景文时,他来了兴趣。
“陈公子要去见范大人?何故?”
“听闻范大人正在整顿南京军备,如今是否缺额严重,兵甲不足?”
“正是。而且守备孙公公多有刁难。北京如今委派的总监是高起潜高公公,他与兵部杨尚书铁了心不想让南京出风头,范尚书做事很难。怎么,陈公子想要帮范尚书?”
“葛将军若是信得过晚辈的为人,可以同范尚书提。实不相瞒,六省总理熊文灿批准的武昌重工,便是在下控股的兵工厂,专司生产各类军械甲胄。若是范尚书能答应晚辈的条件,我们愿意给京营免费提供二万套铁甲。”
铁甲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昂贵的高级装备。
绝大多数士兵是无甲或者轻甲,精锐披棉甲,先登勇士才会有铁甲、锁甲或者多层甲。
武昌重工从设立开始,就立足于解决铁甲的各类制造技术。
目前有冲压成型的胸甲、头盔,也有编制而成的铁甲、锁子甲。
这些甲胄采取远超这个时代的金属加工技术,产量大,成本低,如果是二万套普通的铁胸甲,并不值多少钱。
至于刀兵箭矢,那更是要多少有多少。
但在葛挺昱这里,就是不得了的大买卖。
当初,陈吉发只送给他二百套多层甲,就将他激动坏了。
这二百套甲,到现在还是他亲兵的装备,为他突阵破敌立下汗马功劳。
现在,陈吉发说是要提供二万套铁甲,这个手笔,已经超过了他的想象。
若是南京多出二万甲士,整个京营的战斗力说是翻倍也不为过。
“此事在下定当向尚书大人禀报。只是不知,陈公子的条件是什么?”
“是这样的,我们合作社的商队规模很大,您都是知道的,运送物资人员多了,难免引起误会。希望尚书大人网开一面,让船队通行。”
葛挺昱立刻明白了前因后果,瞪大了眼睛。
“你是说,水军昨日拦下的船队是你的?!”
“是。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这事情……恕某不能答应。不过,明日你跟某去见见范尚书,看他如何定吧。”
陈吉发笑了笑,点头应下。
第二日,葛挺昱果然信守承诺,到客栈来接人。两人来到南京兵部衙门,进门,先递上见面礼,陈吉发昨夜画的一幅《追剿东虏图》。
范景文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画家,后世也有画作流传。陈吉发送他这幅图,一来是投其所好,二来,也是表明心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