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 第258章 曹植:告诉曹操,降楚方能免死!刘

第258章 曹植:告诉曹操,降楚方能免死!刘(1/2)

目录

第258章 曹植:告诉曹操,降楚方能免死!刘备:二十万府兵,再伐中原!

十二日后。

谯县西北,涡水北岸。

一座不起眼的寒鸦渡内,近两千魏军士卒,正肃列于渡头警戒。

郝昭扶剑立于岸边,目光时刻凝视着南岸。

谯县临涡水而建。

三日前他接到曹植密信,约定逃出谯县后,沿涡水南岸向西,于寒鸦渡这座不起眼的小渡头过河,再由他接应回睢阳。

于是郝昭便奉尊照曹操密诏,留千余兵马守睢阳,亲率两千精兵,抄小路进入楚境,摸到了这寒鸦渡。

黄昏已近,已接近与曹植约定之期。

很快,南岸一艘渡船,徐徐向北岸驶来。

船首之上,高悬着一面黑旗。

看到黑旗一瞬间,郝昭眼眸一亮,喝道:

“四公子来了,传令下去,准备迎接!”

按照约定,曹植若过河,会在船首挂起一面黑旗。

见得黑旗,郝昭知是曹植已至,自然是兴奋起来。

两千魏军皆是精神为之一振,纷纷来到岸边。

郝昭则策马直抵栈桥尽头,满眼期待的注视着那艘渡船渐渐驶近。

当船距离岸边十余步时,却忽然停止了前行。

船尾处,一柱狼烟忽然间升起。

这异常的举动,令郝昭眉头一皱,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吾乃曹植是也,对岸领军者不知是何人”

一位贵公子出现在了船首,冲着渡头大声喝问。

郝昭一见曹植露面,心下暗喜,忙是拱手高声道:

“末将郝昭,乃睢阳镇将,奉魏王之命特来接应四公子归国!”

“臣率军深入楚境,随时可能为楚军发现行踪,还请公子和夫人速速登岸,末将即刻护送你们北上归国。”

船首。

曹植却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郝将军,若是你能活着逃回魏国,我有一句话烦请你转告曹操。”

“曹操薄情寡义,心狠手辣,欲置我母子三人于死于,他已不配为人父!”

“我曹植早已与他恩断义绝!”

“现下我乃大楚之臣,自当报楚王收留之恩,又岂会忘恩负义,背楚投魏,愚蠢的回魏国去被他杀戮!”

“你告诉曹操,楚王天命在身,早晚必会讨灭伪楚,再造大汉。”

“他若识时务,若不想令曹氏遭灭门之祸,便速速顺应天命,献国归降楚王。”

“楚王乃仁义之君,必会饶他一死,给我曹氏一族一条生路!”

渡头上。

郝昭懵了。

两千余魏军士卒,一个个也听到目瞪口呆,神情愕然。

郝昭眼珠爆睁,如同经历了此生最匪夷所思的一幕。

不是说好了曹植要弃楚归魏吗

怎么竟临阵变卦了

这也就罢了,竟然还公然斥责曹操,更是威胁劝说曹操降楚!

“四公子,你,你怎敢——”

郝昭声音颤栗嘶哑,恍然间以为自己耳朵产生了幻觉,结结巴巴竟说不出一个字来。

“楚军,是楚军!”

正当郝昭愕然不知所措时,身后陡然响起士卒尖叫声。

郝昭回过神来,扭头向着渡头外看去,脸色骤然再变。

尘雾滚滚,从两翼袭卷向渡头。

楚字战旗,在尘雾中飞扬。

是数千楚军,正沿涡水两翼,向着渡头钳击而来。

两千魏军,顿时大乱。

郝昭看看船上曹植,再看看渡头外杀来楚军,猛的打了个寒战。

“四公子根本没打算归魏,是他骗了魏王,将我睢阳守军诱入楚境,在此设伏妄想伏击我军。”

“楚军的目标,必是睢阳城!”

“魏王中计了!”

郝昭幡然省悟,急是翻身上马,大叫道:

“全军听令,即刻撤回睢阳城”

两千魏军,如惊弓之鸟,即刻向北逃去。

两翼的楚军,却已袭卷而至。

一场围杀,就此开始。

涡水船首。

曹植见伏兵尽出,松了口气,目光越过渡头,望向了睢阳方向。

“此时此刻,那赵子龙应该已率一万骑兵,杀至睢阳城下了吧。”

“我的判断果然没错,萧伯温用兵状若鬼神,真乃兵仙也,楚王得如此神人辅佐,谁能挡他再造大汉!”

“小妹能嫁与这萧伯温,确实是她的福气,也是母亲和我这个做哥哥的幸运呀…”

曹植喃喃自语,眉宇间已掠起深深庆幸。

渡头的围杀,很快便告结束。

两千魏军死伤大半,郝昭仅率不足百骑,仗着有马逃离了寒鸦渡,向着睢阳方向夺路逃去。

睢阳距谯县七十余里,百余魏骑如惊弓之鸟,连逃一夜。

次日天蒙蒙亮时,郝昭一行是人困马乏,终于看到了睢阳轮廓。

就在他刚想松一口气时,却见晨光之下,睢阳南门上空,一面“楚”字旗,赫然撞入了眼帘。

郝昭心头咯噔一下。

城头升起楚旗,岂非意味着,睢阳竟已陷落

“这不可能,楚军就算趁虚袭我睢阳,兵马从彭城出发,也得两到三日时间。”

“就算是他们从我离睢阳南下时,便从彭城出发,也不可能比我先到才是。”

“这,这…”

郝昭勒马望着城头楚旗,陷入了无尽震愕困惑中。

正茫然惊疑时,前方一群人马惶恐而来,有出逃的睢阳士民,也有弃城而逃的留守士卒。

郝昭当即截住几名逃兵,询问楚军是如何袭破睢阳得手。

“郝将军,是那楚将赵云,率一万多楚骑于昨夜突然杀至,我军兵少,又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方为敌军轻易破城而入啊——”

溃卒半跪在地上,颤声道出了原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