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建设部队即将出发(1/2)
下班的任珍看到爸爸妈妈回家,惊喜得大声呼唤,在两人怀中娇蹭半天才叫老公去公婆家接儿子。外孙有两岁多了,高歌关心问任珍什么时候生二胎,任珍仰天叹道:明年吧。怀孕生子实在辛苦,如果不是有村规存在,任珍怎么都不愿生二胎。
家宝也是如此,弟媳按村规在去年秋生了一女儿,他也是有儿有女的父亲了。今年调整时,大哥将他们兄妹两家人集中在一个客栈,由家宝负责管理全部,弟媳负责住宿,家珍负责餐饮,妹夫负责厨房。听闻哥哥回家,家宝特意过来为大家掌勺做菜,主要是想听听特区的事。
一大家人热闹得不行,外孙特爱黏着外公,任珍怎么叫他安静就是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在高歌身上撒欢没完。一旁的谢兰芝也不管,享受着这种难得的天伦之乐。她虽过50,却怀揣着一颗少女春心,紧挨着高歌看外孙撒欢也是一大满足。还别说,自从她和沈秋怡坚持每天一支延生露,早晚擦拭高端润肤霜,人确实很显年轻,与任珍在一起都像姐妹俩了。大嫂、二嫂和晓月姐怎么不嫉妒,从今年初开始也是这样。
拉完家常,师父便问起特区的事情。“歌儿,你应该昨天回家才对,楚瑶丫头昨晚又说不全面,把我们一家人搞得心痒痒难受。”
大哥马上问:“小弟,新特区真的交给你一个县吗?”
高歌笑答:“是的,有1600平方公里,不过有40%区域属于山区,是四个县最小的。”
“还小?我的个天,那是多大呀,都可修建几百个聚义村了。”二哥惊呼道。
高歌随口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把那里建设成一个特大聚义村,如果成功,其它三个县也会如此。整个新特区,未来总人口会达到800万左右,今后四个县所产粮油肉食和蔬菜,必须要绝对保证满足800万到1000万人口所需。一个地方什么都可以缺乏,唯独不能缺少粮食。这些天我也做过多种假设,聚义村和瑶族村就这么发展下去,如果今后再出现拆迁之事,那就全部搬去那边,我将不惜一切代价打造出一个永恒的聚义村。
加拿大那边的农场也会如此,等特区农场走向正轨,我相信念祖和山娃他们应该把一切都理顺好了。到那时,世界上可能有三个聚义村,也可能只有两个聚义村,不过我还是衷心希望有三个聚义村存在,并且是永远存在。所以说,今后我们绝不能新增非农业项目,不新修其它公路,不修建桥梁,也不参与龙吟山乡任何开发项目,尽量保持两村的安宁不被打扰。”
大哥苦笑一下,说:“上个月县里来人,趾高气扬要求我们发挥领头羊作用,先投资把集市建设好,早日将其打造成瑶族风味的古镇,让更多人来此投资兴业。还要再接再厉,帮助周边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农产品加工特色,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致富目标。兰芝鼓掌肯定他们说得很好,可我们两村只是两头老黄牛,拉不动这辆大车。如果县里能投资100亿,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还能把风光带一直修到县城。”
一阵大笑后,高歌轻抚谢兰芝的秀发,肯定道:“不错,做人就是要有做人的气魄与胆识,不可被别人要挟和道德绑架所左右。”
二哥接着说:“龙吟河对面有两个村的人搞起了竹排和游船,也没人管,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据说只要给乡里和村里交点钱就行,真不知哪天会出事。我们这边只保证一条,那就是竹排和船只绝不许停靠我方岸边,别到时候出了事故把责任推卸给我们。这年头,无耻无赖之风盛行得很,在事实面前狡辩抵赖都是司空见惯的事,赖和讹成了一帮人畜最大本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