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何成伟的心痛(1/2)
青年报编辑部成了欢乐的海洋,他们完全有理由高兴。
因为《甜蜜蜜》连载这天,根据不完全统计,《燕京青年报》卖出一百五十万份左右,超过之前百万份记录近五十万份。
其实,这远不是青年报销量的极限。
燕京及其周边的各地邮局和报刊点有着强烈的订购意愿,按照他们的说法,还有太多没有读过《甜蜜蜜》的读者想要一睹其精彩内容。
要是放开了卖,两百万份也不是不可能。
“奈何……”
主编傅林叹了口气。
终究是让一些思想保守的老同志们笑到了最后,他们的举报信有了效果,报社的上级主管单位领导亲自给社长打电话,他们只能见好就收。
一下子少卖五十万份,这可就是大几万块钱的收入啊!
傅林心痛到无法呼吸,也恨透了那些张口闭口“资本主义侵蚀”的老家伙们的嘴脸。
还好,上头没有昏头听信那些老家伙们的谣言,直接将《甜蜜蜜》的连载停掉,否则的话,他可能真的会和那些老家伙们拼命。
无他,胡为民的《甜蜜蜜》为青年报带来的利益是空前的。
不说帮助青年报辐射到原本的势力之外,就说多出来的这几十万销量,就代表着每天多几万块的收入。
这可是七十年代末,好些垄断型国企的每日盈利都不一定有青年报多。
目前,以《甜蜜蜜》的字数还能在青年报上连载近一个多月时间。只要之后这部小说能保持住现在的热度,青年报就能真正跨过百万份日销量报纸的门槛,成为燕京地区报纸销量前几的报社。
到时候他这个报社主编的位置说不定还能再动一动。
“还是要和胡为民这样的大作家搞好关系啊!”傅林心道。
青年报的小说连载板块又不是第一天面世,之前连载的小说没有掀起任何水花,其实已经能说明问题。
只是具体该怎么做,他还没有想好。
……
之后几天,《燕京青年报》维持住了火爆的销量,销量更是一日高过一日。
《甜蜜蜜》的剧情随着李翘随父亲飞到燕京,机缘巧合下认识男主角黎小军,并且让他当导游后,也来到一个小高潮。
两个年轻人,乃至两国文化的碰撞,也是笑料百出。
李翘游览故宫时发出的惊叹,让燕京城读者自豪感倍增。
李翘喝豆汁时没忍住,喷了黎小军一脸,也让燕京本地老少爷们笑得肚子疼。
李翘登上长城,对秦汉两朝的心驰神往,也让读者们感慨曾经华夏的灿烂文化。
两人之间的小互动,偶尔手指的误碰和肢体接触带来的脸红,更是让读者们露出姨母笑。
总之,之后几天的连载不仅承接住了一开始的热度,甚至因为内容的轻松加小甜蜜,让越来越多的读者为之疯狂。
不少燕京居民每天早晨的习惯都因为《甜蜜蜜》的连载改变。
现在他们早起喝豆浆\/豆汁,吃油条,看青年报。
他们每天上班,上学的话题也变成了李翘和黎小军,顺带还会提一嘴小说的作者胡为民。
热度的增加又进一步增强报纸的销量。
一路向上的销量曲线,让傅林乐的合不拢嘴。
更让他开心的是,那些保守派老同志终于找不到攻击《甜蜜蜜》的点,这让青年报上下轻松了许多。
……
也就在胡为民的名字和《甜蜜蜜》响彻燕京及其周边时,沪上《故事会》杂志编辑何成伟终于带着任务来到燕京城。
一下火车,他就熟门熟路坐上公交车。
开始时,何成伟的脑袋里都是关于怎么和胡为民约稿。
胡为民提交的几篇短篇小说质量非常高,编辑部内部评价也非常好。
当编辑部内部得知胡为民只是燕大的门卫时,甚至起过帮他进行工作调动的想法。
把胡为民调到《故事会》杂志社,以后他们杂志就不用担心缺少稿子了。
当然,这只是一些人的妄想而已。
何成伟这次,也是带着诚意来的。
临行前,社长和主编一再吩咐,只要胡为民愿意为《故事会》供稿,稿酬肯定是按照最高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福利。
比如每年会安排一到两次作家交流会,地点都会选在国内的知名景点,到时候胡为民的吃住行全部免费。
还会邀请他出席作家座谈会,只要他来,就会有一笔不菲的报酬。
总之,只要胡为民愿意和《故事会》继续合作,杂志社这边会把他安排得明明白白,让他明白《故事会》的好,不要被其他妖艳的贱货吸引。
正想着,旁边几个年轻人的谈话吸引了何成伟的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