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收集素材也能很甜(1/2)
胡为民下班后,特意借了辆自行车,骑着车把周围的新华书店逛了个遍。
结果就是,他想买的书基本都没有。
这个年代,历史书籍价格贵(普遍比较厚,好多都需要成套买),印刷量少,又没有小说和杂志受欢迎,平均几个月才能到一批。
不过,他也打听到一个好消息。
据说中华书局要开印一批新的历史书籍,他想买的几部历史书籍也在重新校对印刷的列表里。
至于具体上市时间,差不多就在这个星期。
逛了一圈新华书店,胡为民骑着车去北影厂。
他这次可不是去把妹的,而是去找雪姐收集写作素材的。
问过一圈后,胡为民得知龚雪已经下戏,目前正在排练室。
那地方他去过,倒也不难找。
当胡为民到了排练室门口时,发现排练室的门是虚掩着的,里面传来悠扬的手风琴声。
他轻轻推开门缝,看见龚雪穿着素白的练功服,正在镜子前练习一段独舞。阳光从高窗斜射进来,给她镀上一层毛茸茸的金边,真的美极了。
\"谁?\"龚雪突然转身,发梢上的汗水随着动作甩出一道晶莹的弧线。
胡为民差点被门框绊倒:“雪姐,是我!”他举着手稿,小幅挥舞着,“雪姐,我是来找你收集写作素材的!”
琴声戛然而止。坐在角落的张力微\"噗嗤\"笑出声:“又来找我们雪姐‘收集素材’?”她故意把最后四个字咬得极重。
“收集写作素材?你骗我可以,别骗自己行吗?”
对于胡为民的这个拙劣借口,龚雪表现得不屑一顾。
不过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
就连张力微都说,最近她的笑容变多了。
龚雪抓起毛巾擦了擦颈间的汗,脸颊不知是运动还是别的缘故泛着绯红:“这次又有什么问题?”
她走到窗边拿起军绿色水壶喝了一口,喉结轻轻滚动,“上回你问我文工团的构成,上上回问我和战友的关系…….”
“这次问点别的!”胡为民从包里取出一支钢笔,“你说一下在文工团时的详细经历吧。”他眼睛亮晶晶的,“比如入伍时的训练,还有后面的排练过程。”
龚雪的手指在水壶带上收紧了一瞬,那段背着行李跋山涉水、睡稻草堆吃红薯干的岁月,她已经很久不去回想了。
但胡为民期待的眼神像一束阳光,不知不觉融化了记忆的冰层。
\"我只待了一年半,那时候大家都挺苦的。\"龚雪轻声说。
这段经历她说过一些,那时候胡为民还没有开始创作呢。
张力微识趣地抱起手风琴:“我去隔壁找老宋对谱子。”临走时冲龚雪挤了挤眼,后者假装没看见。
排练室突然安静下来。龚雪能听见胡为民钢笔笔尖在纸上沙沙的声响,不时微微蹙眉,停顿片刻,又开始在本子上记录起来。
这一幕让她再次想起了在胡为民家,看他写作时的认真模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坐解放卡车下乡给老乡表演节目。”龚雪低下头,轻轻整理着耳边凌乱的发丝,“车斗里垫层稻草就是床。有次在赣南,半夜下雨,篷布漏得像个筛子...”
胡为民的笔尖停顿了一下。他抬头时,龚雪注意到他睫毛在脸颊上投下的阴影比上次见面时更深了些。
\"后来呢?\"
\"后来我们十几个姑娘挤在一起唱《红色娘子军》,把雨声当伴奏。“龚雪笑了笑,指尖无意识地在剧本边缘画着圈,”天亮时发现装道具的箱子渗水严重,化妆盒全都泡烂了,演出时只能用红纸蘸水抹脸蛋。\"
胡为民突然站起身,凳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龚雪面前,在离她一臂远的地方又急刹车似的停住“我能把这个细节写进小说吗?就是红纸抹脸那段?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和平年代文艺工作者的艰辛!”
在搞文学创作,他总是很认真,也正是这份认真的态度,让龚雪第一次见他时心生好感。
龚雪鼻翼微动,两人距离很近,她甚至闻到了胡为民身上传来的某种淡淡的香气,那种气味很清爽,与惯常的汗水和化妆品味道截然不同。
“随你。”她别过脸去,却掩不住上扬的嘴角。
本来就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她还能拒绝不成。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胡为民的问题像开闸的洪水:文工团早餐吃什么?练功服多久发新的?老乡们最爱看什么节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