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粟米酿的蜜酒(1/2)
陆澈任由她指尖穿过自己的发间,忽然偏头轻吻她的手背:“郡主的手,比神机营的镊子还巧。”
温南枝耳尖发烫,却在触到他后颈的冷汗时,笑意渐收——他的伤其实远比表面看上去严重,只是惯于用玩笑掩去痛楚。
“明日让王大爷请扬州最好的大夫来。”她替他重新系紧披风,指尖在他喉结处顿了顿,“不许再用鲛人血试药,我怕……”
“怕我像青蚨堂主那样血蛊入体?”陆澈低头看她,忽然用指节抬起她的下巴。
“放心,我的血里早浸满了郡主的粟米香,虫蛊见了都要绕道。”
远处传来漕工们搬运粟米的号子声,节奏竟与《民心北斗》的曲调相合。
温南枝望着粮仓内堆砌如小山的金黄粟米,忽然想起父亲曾在账本扉页写过:「粟米有三德,一曰养民,二曰护民,三曰聚民。」
此刻看来,这三德竟在陆澈眼中化作了最温柔的光。
“陆澈,”她忽然从锦囊里取出那粒缝在锦旗上的粟米,“我们把它埋在望粮阁的槐树下吧,等它长成粟米,就分给天下百姓。”
“好。”陆澈接过粟米,指尖摩挲着它的纹路,“待它抽穗时,我们便在槐树下摆张石桌,煮新收的粟米粥,看百姓们在阁前晒粮。”
“还要摆两副碗筷。”温南枝补充道,“一副给你,一副给我,看谁先喝完。”
“那我定要耍赖。”陆澈轻笑,将粟米放进她掌心,“趁你不注意时,把我的粥倒进你的碗里。”
“无赖。”温南枝轻啐一声,却在看见他眼底的柔光时,忽然伸手抱住他的腰。
她听见他的心跳骤然加快,混着远处孩童的笑闹,织成一片暖融融的烟火气。
王大爷的吆喝声从门口传来:“郡主,陆将军!扬州府尹请你们去看新修的粮囤!”
温南枝松开手,却被陆澈趁机握住指尖——他的掌心覆着薄茧,却在与她相触时,柔得像春日的粟米糕。
粮囤前,扬州府尹指着新刷的朱漆匾额:“请郡主与陆将军赐名。”
温南枝望着匾额上尚未干透的漆料,忽然想起父亲航海图残页上的“海雾终散”,与陆澈眼中的“民心为舟”。
“就叫‘民望阁’吧。”她转头看他,“民之所望,便是天枢所在。”
陆澈点头,从腰间取下刻着“陆温同心”的甲胄扣,按在匾额角落的湿漆里:“如此,这匾额便有了我们的印记。”
匾额缓缓升起时,温南枝听见百姓们的欢呼声里混着粟米落地的轻响——那是方才孩童们玩耍时撒落的。
她弯腰拾起几粒粟米,忽然看见它们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像极了鲛人湾的荧光,却比那更温暖,更真实。
“看,”她将粟米递给陆澈,“每一粒粮食里,都藏着百姓的期待。”
陆澈接过粟米,任由它们从指缝间滑落,在地面铺成细小的金光:“所以我们的剑,要永远为他们而挥。”
辰时的最后一缕晨光里,两人并肩站在民望阁前,看着百姓们背着粟米袋走向各自的家。
“陆澈,”她轻声道,“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雨……”
“我都在。”他握紧她的手,指尖的贝壳戒与她的粟米坠子相触,发出清响,“就像粟米与土地,永远相依。”
海风裹着新的希望吹来,温南枝望着陆澈的侧脸,在彼此相望时,眼中倒映的,都是永不熄灭的光。
陆澈的指尖轻轻勾住她的,在百姓的欢呼声中晃了晃:“知道‘民望阁’的匾额为何要漆成朱红色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