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2)
今日学的是《三字经》的释义,其实之前赵长松夫妻也都讲过,不过都不如祖父讲的这么,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不仅有书上的经典,还有乡间市井的逸闻,另赵青昭大开眼界。仿佛才一转眼,就下课了。
“昭哥儿虽还小,祖父却知道,你是个勤奋的,但也因你年纪太小,健康成长才是最要紧的,别本末倒置,伤了身体,就不美了。
赵青昭应是。
便收拾东西,准备回沁英院和赵长松、孙如玉一起吃晚饭。因为这两人实在是放心不下赵青昭。
沁英院,孙如玉一早上的心神不宁的,担心昭哥儿住新院子不习惯,下人不听话。又害怕赵汀太严格,责罚赵青昭。看到赵青昭快要下课了,又急忙的命人准备午饭。在院子前等候。
见赵青昭来了,更是开心的眼泪都掉下来了。赵青昭见状,觉得有点感动之余,又觉得有点好笑,遂劝导“母亲,不必伤怀,儿子每日必要来母亲这请安的,也是日日相见。”
孙如玉摸了摸赵青昭的头说道“好孩子,你不懂。”便打住了话头,不过倒是也没有再哭。赵青昭见此,偷偷松了口气。
餐桌上,赵长松和孙如玉不停地给加菜,加的都是赵青昭喜欢吃的东西,满满的一大碗。为了阻止赵氏夫妻的这个行为,赵青昭便起身,亲自给两人布了,他们喜欢的菜。赵长松孙如玉夫妻两人感动的不行,只觉得饭菜无比美味,遂认真吃饭。
赵氏夫妻:要把儿子夹的饭菜都吃光光。
时光飞逝
勤学院
“科举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又为《诗》、《书》、《礼》、《易》、《春秋》,其中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释义,是必读之书,五经中《礼》包含《仪礼》、《周礼》、《礼记》,《春秋》注释又有《左传》、《公传》、《谷梁传》三本,通读已十分不易,如此还要学诗词,《易经》、《九章》、《魏律》。若要进士及第,还需学八股,晓时政,通读史书。科举之难,可见一般。不过你如今还不需要学这些,现今得学好四书五经,这是根基。”
赵青昭应是
赵汀接着说道“你如今年纪已经可以执笔,上学时间便不可如以前那样松散,每日上午卯时末(7点)上课,巳时末(11点)下课。下午,午时末(13点)上课,申时末(17点)下学,且多添一堂书法课。可记下来。”
赵青昭点头“记下了”
“前几日,《大学》已讲完,现今,便讲《中庸》。那何为中庸呢?《中庸章句》指出“中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正是因为为人处世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到恰到好处。便显出中庸的益处……”
午时,吃完饭之后,赵长松便对赵青昭说“前段时间,你不是说要学些功夫防身吗?可巧,我托朋友介绍了一位,叫冯涛,是真正上阵杀过人见过血的,等下跟我去见他,他还有个位养子叫冯则,长你两岁。对了冯师傅左腿有些跛,你等下可不能失了礼数。”
辛竹院
赵涛长的人高马大,十分强壮,一张正宗的国字脸,一双剑眉又浓又密,眼睛炯炯有神,目光锋利,身上外放的气势隐含血腥,看着十分不好惹。
赵青昭在灼人的视线中依然从容不迫,踩着自己步子,站定后,微笑的向冯涛抱拳行礼。冯涛眼神微动,哈哈大笑,将人扶起,拍了拍赵青昭肩膀。
“好小子,对了我老冯的胃口,来,见见你师兄。”
冯则,一身玄衣劲装,长的眉清目秀,偏偏面若冰霜,只说了句“冯则”便不开口了,倒是个沉默寡言之人。
赵青昭,在打量冯则时,冯则也在观察赵青昭,只见面前小孩,长的唇红齿白,嘴角含笑,观之可亲,小小年纪,自有风度,叫人神往。
冯涛见两人打完招呼了,便说“我既然要教你功夫,便也算你师傅,你既入了我的门,便要守我的规矩,练武非一日之功,严寒酷暑,不能间断,可能做到?”
赵青昭抱拳“谨遵师傅教诲。”
冯涛笑到 “好,每日卯时(6点),酉时末(19点)来这里。”
赵青昭点头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