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祭拜(2/2)
“师父!你没死?!”
她明明看见老道士好端端地在这儿坐着,心里顿时生出些念想来,唯愿去年冬天那场祸事是她做了一场梦。
是不是梦醒了,老道士就能回来了?
她话音落下,七娘脸上显出两分悲悯,不忍地撇开脸去。
老道士也收起面上的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死了。”
小久怔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啦哗啦往下落。
“唉,乖徒莫哭。”
老道士目光慈和地看着小久,嘴里絮絮叨叨地说起话来:
“老头子死时已三百余岁,纵然未证仙道,也早已活够本了,这人世呐,欢喜苦痛都看了个遍,没什么放不下的了!”
“余七娘有真本事,据老头子所知,她修行已逾千年,道上仅有一劫,便功德圆满,整个梁亭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能人,将你交给她照看,老头子放心!”
小久被老道士嘴里道出的话惊得忘了悲伤,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余七娘。
七娘面有无奈羞恼之色,她怎知这老道士的嘴像个堵不住的窟窿,一不留神就把她的底全抖了出来。
老道士哈哈笑着,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得意洋洋。
反正他人已经死了,该说的不该说的不早些说出来,以后就没机会了,他得让他的乖徒弟长点心,莫叫某个大妖给骗了。
小久愣了好半天,心里无端腾起一股荒唐的感觉。
自她昨夜开了天眼,好像天地间所有事物都发生了改变,将她自小养大的疯癫道士原来是个举手能降妖魔的高人,好心收留她的客栈女老板竟是修道千年的隐士。
她垂下头,目光落在那枚插了羽毛的黑石头上,脑海中忽有一道亮光闪过,惊得她脸色微变,急急忙忙开口:
“师父,你既有这般本事,为何任由那盗匪占了道观?又怎会突生恶疾,客死于山道中途?”
老道士如此厉害,过往不曾思量的细节,这一刻全都清晰起来,令她心头惶惑,急于获知真相。
此言一出,不仅老道士变了脸色,就连七娘也敛了眸子里的神光。
“此事就说来话长了。”
老道士一声轻叹,抬头望了一眼天色,脸色肃然,小久从未见过他这么严肃的模样。
“老头子只能告诉你那些山匪不是寻常山匪,老道死于伤重,而非恶疾。”
言罢,他转头看向七娘:
“他们在寻一样东西,具体为何,老道不知,但想来,七娘见多识广,心里当有论数。”
小久听得一头雾水,老道士一番解说,实则什么也没讲清,她还待细问,却见其抬臂挥了挥袖,言道:
“时候不早了,你们回去吧,老道滞留阳间多日,今得偿所愿,牵挂已了,便该走了,中元阴煞极盛,久儿天眼初开,恐叫鬼魅拦路,劝君早早归家,莫在路上误了时辰。”
他说完这句话,眨眼间的功夫,墓碑上人影消失不见,那两支被风吹灭的白烛不知何时竟已燃到底了,蜡油香灰在坟前落了一地。
“走吧。”
七娘牵着小久起身,朝缓坡下走,小久一步三回头,直到坟包看不见了,才垂下眼眸。
见过老道士了,便算了了一桩心事。
“七娘。”
回程途中,小久跟在七娘身侧,忽然出声。
七娘垂首看她,眼里波光澄澈,想必是知道小久要问什么。
小久面上闪过犹疑之色,片刻后又定了心,问道:
“你是不是河仙?”
梁亭镇才数百年的历史,老道士却说余七娘已有千余年的道行,除了河仙,小久想不到另外的答案了。
这话一出口,小久又笃定了些,若不是河仙,如何这般受人敬重?镇上野鬼孤魂,但有所求,皆来寻七娘,寻常人恐怕难有这等心胸。
七娘垂眉微笑着,却没立即给出回答,她的眼神总是温温软软的,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让她介怀。
她沉默这一小会儿,小久又拿不准了,河仙毕竟神秘,谁也没见过他。
“河仙不过大家一句戏称罢了。”
又行了两步,七娘忽然开口。
小久一愣,很快明白过来,七娘承认了,原来她真的是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