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2/2)
“可是呢?二爷这人秉性纯良,为人刻板,不懂官场那些蝇营狗苟、虚与委蛇,不懂人际往来、人情世故,所以官场处处被人掣肘,仕途不顺,不能一展抱负——顶天了当个翰林编修。
“——不过这样也许正中二爷下怀,一辈子一头扎进圣贤书里,皓首穷经,成天对着不会说话的古籍过日子,您也乐得自在……
“最后嘛——再养个跟二爷一样的小公子,把他教的跟二爷一样迂腐刻板,张口闭口都是圣贤的大道理,再给他物色一个跟他娘亲一样温良贤淑的大家闺秀——”
兆瑾目瞪口呆的听着,半饷才结结巴巴道:“你莫不是在……逗我罢?”
小郁相公忍着笑,从地上爬起来,与兆瑾相对而坐,认真看着他的眼睛,接着道:“等二爷老了,走不动了,回首您这一生,不好不坏,没波没澜,年轻时什么样儿老了还是什么样儿,中规中矩、一板一眼的守着祖宗牌位和圣贤牌坊过日子,把自己个儿真的过成了一个不食烟火的圣人——您自个儿不觉着委屈么?”
“我委屈什么?”
“委屈您一个有血有肉的大活人,来世上这一遭,笑没笑过,乐没乐过,活成了一个老古董!”
小郁相公的一双大眼睛里满是真诚。
兆瑾无言良久。
小郁相公看他的样子,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
兆瑾看他笑的无形无状,前仰后合,阳光环绕在他的周围,那样明媚,不由得叹了口气,也噙上一丝无奈的微笑:“你是惯会笑话我的——那你呢?你将来会怎么样?”
“我?”他重新躺回去,摸着眼角眼泪,平复了好一会儿,才清清笑哑的嗓子随意道,“我们这种人就是靠着青春吃饭的,等我老了,丑了,你们这些公子哥哪儿还看得上?不过我都想好了,才不叫这世上的人看我落魄的笑话儿呢!等我攒够了钱,我就谁也不告诉,偷偷的离开,神鬼不知,让这所有的人都找不到我,那才有趣儿呢!”
他说着,笑眼盈盈,仿佛憧憬着,畅享着,一走了之之后众人寻不到他的反应,自己把自己逗乐了。
兆瑾下意识就问:“你去哪儿?”
“怎么?”小郁相公闻言双手撑地,凑近了去看兆瑾兆瑾连忙往后躲,小郁相公却不依不饶的欺身而上,直到兆瑾避无可避,仍旧不敢看他的眼睛,只听小郁相公笑起来,仿佛孩童吃着糖,“舍不得我?”
兆瑾不知如何作答,小郁相公却出乎意料的放过了他。
他伸伸懒腰,整理乱成一团的春衫:“我记得不错,前头应该还有一片桃林——”
他拉住兆瑾:“二爷陪我去看桃花罢!”
两人穿过一条溪流,又往丛林的更深处走。
“你真的确定这里有桃花林?”前面没有路了,兆瑾不得不一边“披荆斩棘”的在前开路,一边问道。
“……当年我第一次来京城,就是路过一片桃花林,”小郁相公皱眉道,“怎么找不到了呢?”
“咱们再往前走走看。”兆瑾道。
“若是找不到,咱们这就回去罢……”小郁相公疑虑道,他宽大的衣袖被枝叉子戳破了。
兆瑾微微一笑:“这到有点像武陵渔人寻桃花源了。”
“桃花源?那是什么?”
兆瑾一边将树枝破弄到一边,一边娓娓道来:“说的是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以打鱼为生的人,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迷了路,兜兜转转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那里景色极美,里面的人纯朴善良,虽然外面沧海桑田几经变换,他们也只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闲散安逸……”
小郁相公不知不觉听入了迷,只见兆瑾拨开一个树枝,笑道:“说着桃花源,还就真的找到了!”
小郁相公抬眼从兆瑾肩膀上望去,果不其然,前面隐隐约约,盛放的粉红映入眼帘。
桃花开的正浓,大簇大簇的绽放枝头好像要将一整个春天一次开个尽兴般,微风吹拂,娇艳欲滴的花瓣飘落,落在了树下正抬头仰望的人身上。
这么一大片桃林,好像走进去就找不到来时的路,满天满眼,只有无穷无尽的暖春。
小郁相公从来不曾这么畅怀过。
兆瑾望着他,不由得微笑感叹:“人面桃花相映红。”
公子哥们兴致浓时,也会信口诌几首诗词给他,聊以助兴,可是从来没有一句诗,让他心悸至此。
人面桃花相映红。
他在心里默念。
“我喜欢,”小郁相公醉了,醉在一片浓郁的春天里,“我最喜欢这句。”
兆瑾一顿,小郁相公最不喜欢他动不动就掉书袋的习惯。
他其实想说,这首诗还有后半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