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去培训班(2/2)
妇女培训班就是针对这些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妇女,可以让她们多学点技能的培训课程。
这时候的市场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想要自己做生意是不可能的,培训班的课程也是十分基础的课程,比如说“做饭”、“纺织”、“染布”……以及一些基础的知识。
这时候的学校还没有完全恢复,可是只要有人仔细观察最近的形势,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慢慢步入正轨,已经开始了一些比较正规的教程。
再看那些工厂,就算是之前那十年,工厂招人的条件也是有严格限制的,至少也得是小学毕业,拥有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但是在众多结婚生子的妇女当中,拥有小学水平的人寥寥可数,原因自然跟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脱不了干系。
培训班的目的也是希望提升这些妇女的水平,所以培训班本身是具有颁发小学毕业证和初中毕业证资格的,只要通过相关考试,就能取得证书。
这样的不严谨在后世基本上看不到的,但在这个本身就极度不严谨的年代,有这样的情况发现也不算很奇怪。
只要把它当成一个“成人培训班”,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这样好的班级按理说一定会有很多人去上,可事实上却并没有,理由有很多,要照顾丈夫,照顾婆婆,照顾小孩,要顾家,要洗衣做饭,而这些理由都来自于那些最需要改变的普通家庭。
但是这样的培训班也是有条件的,比如说每年的招生人数要在某个数,没有人怎么办?只能由众多干部家庭、工人领导家庭顶上这些空缺。
这样一来,在培训班上课的是哪些人不言而喻。
这也是林画担心甘蓝的原因。
不过既然甘蓝打定主意要去上课,林画作为妇委的人,自然不可能阻拦,甚至因为这个培训班的特殊性,她“说服”了甘蓝去上课,反而是功劳一件。
有林画的帮忙,甘蓝很快就拿到了培训班的“通知书”,上面还有详细的课程表,她随时都能去上课。
培训班的位置不算偏僻,或者说是“特别不偏僻”,直到拿到“通知书”,甘蓝才发现培训班的位置就在育苗小学旁边,而育苗小学,就是七个孩子所在的学校。
都是上课,培训班的特点在于它的自由,因为面向的主要是家庭主妇,考虑到这部分群体的特殊性,培训班的时间安排并不紧密,一些特别的时间索性完全没有安排课程。
特别是早中晚这样特殊的时间点,给予了极为充沛的“家庭主妇”时间。
甘蓝的出现让这个培训班的人都惊讶了一番。
是的,这一个培训班。
说是可以颁发小学毕业
证、初中毕业证的正规培训机构,里面就只有一个培训班,而且全部学生只有二十来人。
“大家好,我叫甘蓝,甘甜的甘,蓝天的蓝。”
甘蓝站在讲台上做自我介绍。
话音落下,台下没有丝毫反应。
带着她进来的老师迅速鼓掌:“好,甘蓝同志是一个非常具有上进心的好同志,让我们欢迎她的到来。”
台下……依然没有反应。
不是漠然,只是单纯的没有反应,有人冲着甘蓝笑了笑,也有人在桌子底下打着毛衣。
老师有些尴尬,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
“甘蓝同志,老师手里有几份试卷,我们先做一下试卷,考察一下你的情况怎么样?”
甘蓝也不在意,冲着老师微笑:“没问题,老师,其实我以前学过一些,老师可以拿稍微难一点的卷子。”
“那真是……想不到。”老师憋了一会儿,只憋出了“想不到”三个字,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局促和尴尬。
在这个培训班里,不仅所有同学是来混日子的,连老师大概也是来混日子的吧。
甘蓝暗自猜测。
不得不说,这样的培训班开展起来本意肯定是好的,也实实在在是为了那些毫无技能的家庭主妇们好,可是再好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而不符合时代就是最大的绊脚石。
妇委可以孜孜不倦地对着那些妇女说“这是为你自己好”,却不能下令强迫妇女来学习。
也许一开始这个培训班出现的时候确实有普通家庭主妇来上课,可是根深蒂固的印象很难消除,她们纵使有想要改变的心,“相夫教子”的观念却还是留在她们心底,周围的环境亦是如此,改变哪有那么容易?
当然,不是说这年头没有能顶半边天的妇女,像林画这样的,就属于能顶半边天的人,可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寻常人家能做到不重男轻女,培养出一个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女儿已经很厉害了,让本身就没有文化的妈妈改变自己过往许多年的生活方式,除非有极大的诱惑摆在面前,不然真的很难改变。
而这样的诱惑,还需要两年才能到来。
甘蓝也不管这些同学老师对她是什么看法,报到之后,她直接就开始了在培训班的生活。
首先是一场“摸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