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心理治愈短篇集 > 叙事

叙事(2/2)

目录

那记忆中的声音和味道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变得渺远、透明、安静。

米博彦望着他的脸,沉声道:“程绪,她走了。但是,她爱你。”

程绪的目光渐渐清明,他明明知道母亲的离开,十多年前他就知道,可是此刻此时不知为何,自己仿佛像是刚刚接收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一般,愣在座位上。

她走的时候,程绪心里有太多的疑问、太多的愤怒和太多的恨,他每天都浑浑噩噩怀着扭曲的心态在生活,恨这个恨那个、仿佛整个世界都装不下自己的愤怒,这样的状态下,他来不及面对也没有时间去悲伤,他甚至没有太多感觉。

而此刻,这迟来的悲痛唤醒了程绪心底对母亲的爱和眷恋。

他就那么愣愣地看着米博彦,两行清泪顺着脸庞坠落,哭声从低沉渐渐变得明亮,程绪终于感受到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母亲后,那种锥心般的痛。

米博彦吸了吸鼻子,将手轻轻放在他瘦弱的肩膀上安抚着。

这个故事并非狠心母亲抛弃自己的儿子,而是--

“你的妈妈一直很爱你,可是因为和你父亲长期的争执让她心灰意冷,她想带你走,抗争了多次都失败了。她想给你一个没有争吵的环境,她想给你最好的,所以她选择离开。”

米博彦的目光落在桌上那两盏空杯里,他将两个杯子推到程绪面前,问:“思念和愧疚是么?你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程绪顶着红肿的双眼,不知所措地望着米博彦。

问题外化,是叙事治疗的第二个环节。它能够让个案真正看到自己的本质,也能让个案获得认可,与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和解。

“回答我,你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在问他吗?程绪顿了顿,缓缓道:“是在……我妈妈走以后……不,是在我离开父亲之后。”

“好,那思念,”米博彦捏起左边的青釉色茶杯又问:“你有什么话想跟你的主人说?”

程绪望着那空空的茶杯,垂眸:“我想告诉他,哪怕他自己没有注意到,可是我始终都帮他记着,对母亲的爱,从来没有在这副身体里消失过。”

米博彦道:“所以你觉得,程绪是个重感情的人吗?”

程绪茫然抬头,“我……”

米博彦目光灼灼,“是吗?”

程绪纠结了半晌,终于点头:“……是。”

米博彦又拿起另一个茶盏,“愧疚呢,你又有什么话想跟你的主人说?”

程绪这次主动接过了那个小小的杯子,他似乎不再排斥这个问题,他把冷冰冰的愧疚护在手里,道:“我想和他说,我看见了他一直以来所有的努力,也很欣慰他能够渐渐想明白母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程绪他……重新找到了他的善良,我的任务大概已经完成了……”

米博彦道:“你要走了吗?”

程绪呼出一口气,将手里的空杯轻轻放回桌上,平静道:“是的。”

房间里陷入冗长的安静,清凉的晨风吹拂进来,悄无声息地带走了那盏空杯里的“愧疚”。

通过这样的问题外化,程绪从他原本消极的态度当中重新发现了积极的因素。叙事进行到最后一步,需要咨询师将现有的薄片还原。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被自卑压抑到扭曲变形的优点,都将重新被释放,恢复到它们原有的形态。

米博彦道:“程绪,心理疾病产生之初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一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人渐渐形成了孤僻的个性,这种孤僻能够保护他不受他人毫无休止的索取和侵扰,本来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保护多了之后,渐渐内化成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再从中生发出相应的优点和缺点,共同组成“人”这个完整的个体。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味排斥所有的心理疾病,总想着要全部摆脱它们、抛弃它们的话,那么你理想中完全康复的那一天,也就是你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全都不复存在的一天。那个时候,你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米博彦笑:“我们学哲学的矛盾转化,消极的因素当中往往蕴含着积极的事物。你对母亲的态度,恰恰证明了你自己是个重感情、会自省而又善良的人。可并不是像你之前说的,对人冷漠、两面三刀,你是我见过的最真诚的人。”

程绪有点不好意思:“我其实没有你说的这么好……”

米博彦笑了:“自己的优点自己也要看到,毕竟‘看见’,本身就是一种爱。”

“还有一件事我想告诉你,”米博彦认真地看着他,沉沉开口:“你的母亲不在山的另一边……

她在你的心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