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心萌退意(1/2)
近几年燕国经略河南和淮北,投入了不少兵力,花费了不少钱财,却收效不大。除了几个郡的土地,也就是慕容评、李洪从汝南等地掳回来了五千户的人口。但是这几年燕国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士卒,只怕也不必掳回来的百姓少。所以对继续经略河南,燕国朝廷之中,也开始有了不少的反对声音。
慕容氏起自辽东,虽然已经把都城迁往邺城,却不脱游牧习气,鲜卑族人,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辽东。因此多数鲜卑贵族对于经略河南,并不怎么热心。唯有汉族出身的大臣和官职封在河南的封疆大吏,成天鼓动着皇帝慕容暐兵进中原。毕竟占据了中原这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历史文化中心,燕国才能与晋国争夺华夏“正统”之名。
太宰慕容恪是支持燕军经略河南的。毕竟在慕容恪看来,中原除了可以带来大义名分,还可以作为河北和江南相争的缓冲地带。若中原在晋国手中,晋国君臣随时可以从此地出师北伐,让燕国朝廷上下寝食难安。
兴宁三年冬天的时候,高衡、王侠从把新蔡百姓迁入阳泉之后,率军退入淮南;刘建也率军退回了安丰郡。河南和淮北,大多数地方已经落入了燕国之手,唯有河南郡和荥阳郡尚在晋军手中。这两个地方是燕军心头之痛,近几年燕军在这里遇到了少有的惨败。尤其是晋国建威将军刘义之,他的功绩基本就是建立在对燕作战上的,而且这个刘义之,居然带兵越河,劫掠河内,从河内抢走了数万人口,那次事件是实实在在地打在了燕国君臣的脸上。
洛阳是晋国旧都,天下之中。洛阳不再手中,燕国终究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所以慕容恪力排众议,准备在建熙七年春,亲自率兵五万,征讨洛阳。
二月里,燕国太宰司马悦希率兵一万抵达河内,准备进攻孟津;豫州刺史孙兴率步卒一万,在白马津渡河,准备兵进荥阳。慕容恪亲率三万兵马从邺城赶来,一场大战随时就要在司州爆发。
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洛阳驻守了很多年的陈佑,感受到了燕军的来势汹汹。许昌和悬瓠已失,环顾洛阳周围皆是敌人,连个求救的地方都没有。这两年刘义之虽然闹腾得挺厉害,打败了燕军几次,陈佑却并不看好他。为什么呢?他人太少了!
刘义之北上的时候,不过带了一千二百人。这几年招降纳叛,一下子扩充到了四千五百人,看着气势浩大,其实根基不稳。若遇到燕军大举围攻,也避免不了吕护在河内的命运。君不见荥阳郑氏丝毫不待见他,在河南县不断地惹麻烦吗?
接到燕军大举南下的消息,陈佑便和长史沈劲商议起洛阳的处境。沈劲虽然心怀忠义,愿意与洛阳城共存亡,对洛阳的前景却也并不看好。两人一致认为:“这次洛阳城只怕是守不住了!”
陈佑多年驻守洛阳,被围在洛阳城中次数也有好几次,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三年前被吕护、傅末波围在城中半年,每次他都是咬着牙硬挺着,等待着朝廷的援军。唯有这次,四周被燕军所围,再也没有等来援军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