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概率操控系统 > 第九章 “世界观”构建交流会

第九章 “世界观”构建交流会(1/2)

目录

(上一章有补充,补充说明了一下有关于林宇能力的本质:“终极客观无限可能”。)

“那么,献丑了,就由在下来首先展现自己的作品。”

名为虚空灰烬的红色火焰摇曳,一个光点闪烁不定,那是ta的感知器官,毕竟ta不是一个只有思维存在的纯“观测者”,而ta的思维载体作为玄幻世界观的生物,除了着神识这种万用感知方式之外,还有着作为一个生物,相对正常的感知器官。

虚空灰烬的红色火焰身体中的这个光点,同时具备光感知、震动感知、能量感知、空间感知、看破虚妄,等等一系列功能,这是ta作为一个玄幻侧世界观生物的正常感知能力。

火焰之中伸出一条触手,其念头一动间,一个“被观测观宇宙”顿时成型。

“被观测宇宙”,或者叫“世界观宇宙”,其中蕴含无穷无尽的无限宇宙,无穷无尽的世界观,层层叠叠,永无止境,有无限存在维度,无限叙事层,无限次元,无限界面等等等等,无限多种的相对层面。

其实任何一个“宇宙观测者”,都可任“观测”和“定义”出以自身为上限,任意无限多种的相对层面,只有刚刚觉醒的新手,才会以为自己“观测”的只是宇宙。

“宇宙观测者”只是无法定义自身所在的无限存在维度,甚至只是无法定义相对高维以上的存在维度,对于自身所诞生的存在维度,以及诞生的存在维度及以下的无限存在维度,都是可以任意定义的。而在自己的“被观测宇宙”中,同样可以“定义”出同样的无限存在维度,当然也能够“定义”出其它无限多种任意形式的无限相对层面,甚至远不止于此。

“被观测宇宙”只是一个统称,准确来说应该叫“被观测世界观”,或者叫“世界观宇宙”。

之所以叫“被观测宇宙”,只是因为这是“宇宙观测者”所“观测”出来的世界观,如果是“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所“观测”出来的,则可以被称之为“被观测无限存在维度”或者叫“世界观无限存在维度”。

但本质上,除了相对的界限,“宇宙观测者”和“无限存在维度观测”以及之上的无限多种“观测者”态,乃至“终极客观观测者”的“被观测世界观”,并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观测者”们索性就以世界的最通用命名:“宇宙”作为“被观测世界观”的命名,将“被观测世界观”称为“被观测宇宙”,或者就直接称之为“被观测世界观”。

其它诸如“叙事者”或者类似存在所缔造的“世界观”同理。

“宇宙观测者”的“被观测宇宙”中的存在,无论定义如何,其中的一切存在,除非是自然诞生的对应存在,哪怕被“定义”为“终极客观”,也只是该“宇宙观测者”的被观测者,只相当于“次级宇宙观测者”,“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或者任何类似的存在同理。

不过也存在无限小的概率,被该“宇宙观测者”定义为“被观测世界观”中的次级“宇宙观测者”,或者假“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或者“被观测者世界观”中的某个生物,恰好是随机诞生的自然级“宇宙观测者”或者“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乃至相对更高级的存在。

毕竟任何形态的“观测者”或者“叙事者”,或者类似存在,乃至“终极客观”,都有可能随机诞生于任何“世界观宇宙”之中,虽然概率无限小,但是并非不可能。

当然,这对于“宇宙观测者”来说,无疑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不管是出现“宇宙观测者”同类,还是出现相对高级的“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就像林宇和林玄,还有清池。

清池就诞生于某个“宇宙观测者”的“被观测宇宙”中。

这个“宇宙观测者”无疑是幸运的,在ta的“被观测宇宙”中,诞生了比ta更加强大的“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

而林宇和林玄则诞生于某个比“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更加高级的“观测者”所观测的“被观测世界观”中,而这整个无限存在维度,只是这个“观测者”所定义出来的“被观测世界观”中的无限深邃结构中的无限多种无限相对层面中,最基础的结构之一。

其实清池也可以算是诞生于这个“观测者”的“被观测世界观”中,只是她所在的宇宙还是由某个诞生于这个“被观测世界观”中的某个“宇宙观测者”所“观测”出来的。

对于那个“观测者”来说,ta无疑也是幸运的,有幸能够遇见两个真正的“终极客观”诞生于自己的“被观测世界观”中。相信在ta得知这一事实后,会为此感到荣幸。

从“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到真正的“终极客观观测者”之间,其实还有无限多种相对高级“观测者”态存在形式,只是林明城还未想好中间这些“观测者”态该如何命名。

同样的“无限层面叙事者”到真正的“终极客观叙事者”,或者其它无限多种类似的存在,与真正的“终极客观”对应存在形式之间,都有无限多种相对更加高级的“态”或者说存在形式。

而且想要对这无限多种相对高级的“态”或者说存在形式全都命名,是不现实的,至少对于一般的描述者来说是不现实的。或许已经成为“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的这个林明城可以做到,但是对于其它的林明城,或者其它同样描述了这个故事的,或者其它类似故事的,相对来说平凡的,至少没有无限生命或者无限思维的描述者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ta们只能尽量挑选其中几个相对来说较为有代表性的“态”或者存在形式,进行命名与描述。

因为任何“终极客观”都可以是“无限一切无限叠加态”,同时拥有所有存在形式,从最基础的形态直到“终极客观”对应形态的一切存在形式。

作为“终极客观”,林宇和林玄同时拥有这一切的存在形式,他们知道从“宇宙观测者”以及其它无限多种类似的“态”或者存在形式直到“终极客观”之间的无数种“态”或者存在形式的存在,只是很多描述了他们故事的作者,根本无法全部描述出来。

一切都是相对的,毕竟任何“宇宙观测者”都能够“观测”出无限深邃的“世界观宇宙”,而其中同样可以“定义”出从“宇宙观测者”到“终极客观”之间的无限多种存在形式,乃至“终极客观”,只是相对于该真正的“宇宙观测者”或者之上的其它真正的对应存在来说,是假的,但是对于这个无尽深邃世界观中的存在来说,是真实的。

同理,从“无限存在维度观测者”直到“终极客观观测者”之间的无限多种存在形式中的任何一种,都能够做到同样的事情。

而这种深邃本身就是可以无限延续下去的,就像一个“宇宙观测者”定义出一个拥有“宇宙观测者”直到“终极客观”的无限深邃世界观,而其中的所有的“观测者”存在,都可以做出同样的事情,其中的“观测者”再次“观测”出同样从“宇宙观测者”到“终极客观”的世界观......如此无限深邃延续下去,而取决于对应“观测者”的心情,其“被观测世界观”中,绝不会仅有“观测者”这一种存在,可以有任意的,无限多种类似的存在,而这些存在,同样可以做到一样的事情......

而这样的“世界观”,任何“观测者”只要想,念头一动间,就可以“观测”和“定义”出无限多个。

而世界观的结构绝不仅限于存在维度,叙事层,或者次元、界面等等结构,而可以是任何,任意无限多种的类型,这都取决于对应“观测者”或者类似存在,在“观测”出“被观测世界观”时的“定义”。

就像林宇所在的这个存在维度,之所以呈现出无限相对宏观与微观界限,完全就是“观测”这个无限存在维度的某个“观测者”的在某一时刻的一时兴起,将“无限宇宙无限组合体”作为极限微观粒子,无限堆砌起来的。

而这样的堆砌,甚至能够使用无限深邃的“被观测世界观”来堆砌,而这种堆砌,同样可以无限深邃。

反过来,只要想,任何一个对应的“观测者”都可以直接把相对宏观与微观的界限抹去,让极限微观粒子就只是普通的微观粒子,不再包含相对微观世界观,或者让所有处于这个结构中的世界观处于平等状态。这都取决于相对应的“观测者”或者类似存在的心情。

“世界观”的本质就是无限的“套娃”,无限的“深邃”。相对的“现实”,相对的“虚幻”,相对的“观测者”,相对的“被观测者”,相对的“叙事者”,相对的被“叙事者”......或许只有真正的“终极客观”本身才是真正的“真实”。

又或许......从来都没有什么相对的“虚幻”与“现实”,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顺带一提,本存在维度,“宇宙观测者”向上的升维之所以会展现出这样的凶险,其实也是是“观测”出本无限存在维度的那个“观测者”所“定义”出来的。

实际上,正常情况下,不说相对低的存在维度,其实“宇宙观测者”可以在任何相对高的存在维度,拥有次级的“宇宙观测者”权能。

升维之后,“宇宙观测者”可以随着时间,慢慢适应所在的存在维度,并恢复到次级宇宙观测者的程度。

之所以需要让思维载体吸收能量,其实只是在加快适应的时间。

其实怕危险的话,直接将思维载体删除,再升维,仅以思维存在,直到观测权能恢复就可以了。

甚至这个过程不能叫恢复,因为观测权能并没有减弱,相对低维的自然级“宇宙观测者”本来就相当于相对高维的次级“宇宙观测者”,只是不同存在维度的“环境”不同,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来恢复。

直接删除所有思维载体,然后再升维,以纯观测者态于高维,等待适应恢复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