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1/2)
刘太后毕竟是刘太后, 这碗汤姜似练没喝,不到两个时辰,便差遣身边得力的宫嬷嬷,送来了一碗补药。
秦嬷嬷并不十分瞧得起姜似练,言行虽然恭敬,但神色暗藏倨傲:“回皇后娘娘,这碗补药是太后娘娘的一份心意, 给娘娘补养身子。您快些用了吧!”
静静急的不成,却又出不去。
姜似练端起药碗, 心里盘算着如何拖延时间。那嬷嬷见她只拿着勺子, 却不肯用,便笑模笑样的又催促了一句:
“娘娘,这可是太后娘娘亲自吩咐的, 若是冷凉了,可辜负了太后娘娘的一番美意。”
话音刚落,姜似练已经断起碗来,一口气喝光了。喝完了她就说苦,要吃蜜饯, 还要吃糖雪球,秦嬷嬷便吩咐下去,叫人又送了不少上来。
等人走了, 静静找个借口, 把人屏退:“娘娘, 不是说好, 您吐在衣袖里,怎么真的喝了?”
刘太后既让谢缜做了傀儡,是决计不会让他留下子嗣的。
所以,早上那一出后,静静便想了个法子,在姜似练衣袖之中,缠上吸水的布料。若真来了人,静静便吸引那人注意,让姜似练想法子把药吐出来。
姜似练摇摇头,道:“不知道哪里出了岔子,药是真的补药,没有麝香那些东西。”
静静仍然不放心:“娘娘虽然精通医术,可药混在一起,哪里就万无一失?”
谢缜依然晚回,沉着面容进了寝殿。
姜似练蜷在角落里,一头青丝散乱在锦被上,兀自好眠。
谢缜便又摸了摸她的头发,这个小姑娘,他真是爱不释手。可是现在还不能动,一来她小,二来他舍不得她吃那些苦头。这个时候,也不适合来孩子。
姜似练过了好一会儿,才迷迷糊糊的知道,是他回来了。一旦意识到,她便很快清醒,把要紧的话和他说:
“刘太后送来的药,被人换了。是你让人做的吗?”
谢缜道:“我暗中得了消息,但不是我的人,被人提前换了。我已经在查了。”
姜似练问:“会是卢雪仪吗?”
谢缜摇头:“刘太后让他去处理晋王的事了。何况,他虽得刘太后用,却一直隐在暗处,手也伸不到内宫之中。此时,晋王一直与刘太后僵持,想要留在京中,也想做一个摄政王。刘太后既然想要专权国政,还想效法则天女帝,怎会让他留下?”
“卢雪仪便一直在暗处,替刘太后处置这些见不得光的事。眼下,晋王孙还在京中,他要对付晋王,只怕会对谢昉下手。”
晋王虽然野心勃勃,可晋王一脉,人丁实在单薄。谢昉自然不容有失。
果然,不等谢缜将暗处那人查出来,就听说,晋王孙谢昉在街上闲逛时,与人起了争执。
那人嘴皮子十分利索,揪住谢昉便不撒嘴,非要嘴上占尽便宜。
而但凡这种人呢,人家嘴上说不过他,就会让他见识见识拳头的厉害。
谢昉本来就有隐藏的躁狂之症,他不用拳头,直接拔刀,把这人砍伤了。也不知道是血迹刺激了他,还是真的发病了,居然挥刀乱砍,行人之中都伤了五六个。那个利索嘴皮子浑身上下都是刀伤,最深的,都见了骨头。
就这样,居然还活过来了。
晋王终于意识到不对劲。
他想称帝,自然也要子子孙孙千代万代,总不能这时候就断了种,那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晋王急忙命心腹,将谢昉绑回晋州治病去了。
他本人留在京城,仍然与刘太后周旋。
终于,在谢缜登基的半个月后,晋王如愿以偿,入朝参政。朝中虽有异议,但不服之声,被刘太后以天子纯良,且不通政务,得有长辈教导,岂不是幸事?
待天子熟通政务,不仅晋王功成身退,便连刘太后,也会退宫还政。
刘太后问:“哀家言出必行,众卿又有何异议?”
谢昉一出京城,便被谢缜的人盯上了。他此时在京中不好动作,担心刘太后起疑心,但出了京,便大有可为。
这日,谢缜回来,带给姜似练一个消息,
原先姜聘婷从家中偷跑出来,一直不见踪影,却早就被谢昉收在了房中。
“她似乎,已经有了身孕。”
姜似练无话可说了。
姜聘婷心思活络,城府心计都有,被禁足时,仍然能从姜凝处套出话来,得知晋王孙很有可能继承大统。
她不甘心嫁给商户平庸一生,便索性豁出去,果然让她找到了谢昉,也如愿做了谢昉的房中人。
她一个女子,为了攀附权贵,拼命到这地步,某些方面来说,也是真不容易的。
可是,最后坐在这个位置的,却是谢缜。
姜似练大概知道,这位二姐姐心里是怎么想的,替她盘算到这里,再次无话可说。
姜似练琢磨了一下,姜凝还在江南,他整日心神不宁,母亲和姑母见了也烦心,便问谢缜可有办法,将消息传出去。
谢缜一挑眉,道:“自然。不然,你以为我的消息是从何处得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